首页成语词典恭敬桑梓恭敬桑梓的故事

恭敬桑梓的成语故事


拼音gōng jìng sāng zǐ

基本解释恭敬:尊敬,热爱;桑梓:桑树和梓树,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,比喻故乡。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。

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恭敬桑梓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恭敬桑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梁孟相敬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“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伯通察而异之,曰:‘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,非凡人也。’”
饱经沧桑王蒙《轮下》:“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,饱经沧桑,眼角皱纹细密如网。”
卑谄足恭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五宗世家》:“彭祖为人巧佞、卑谄足恭而心刻深。”
敬业乐群西汉 戴圣《礼记 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。”
玩世不恭明 李开先《雪蓑道人传》:“醉后高歌起舞,更有风韵,只是玩世不恭,人难亲近耳。”
洗耳恭听元 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请大王试说一遍,容小官洗耳恭听。”
敬谢不敏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使士文伯谢不敏焉。”
恭恭敬敬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3卷:“安住见说是丈人,恭恭敬敬唱了个喏。”
指桑骂槐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:“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,百般称快。”
沧海桑田晋 葛洪《神仙传 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,接待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”
恭逢其盛明·许三阶《节侠记·二十五·诬激》:“这是卿等调燮之功,使朕恭逢其盛。”
柳树上着刀,桑树上出血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0卷:“忽朝一日,发出句说话来,教‘张公吃酒李公醉’,‘柳树上着刀,桑树上出血’。”
桑弧蒿矢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儒林传·刘昆》:“每春秋飨射,常备列典仪,以素木瓠叶为俎豆,桑弧蒿矢,以射菟首。”
桑间濮上东汉 班固《汉书 地理志下》:“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,男子亦亟聚会,声色生焉。”
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奚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
肃然起敬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规箴》:“弟子中或有惰者,远公曰;‘桑榆之光,理无远照,但愿朝阳之晖,与时并明耳。’执经登坐,讽诵朗暢,词色甚苦。高足之徒,皆肃然增敬。”
恭行天罚《尚书 甘誓》:“今予惟恭行天之罚。”
指桑说槐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九回:“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,指桑说槐,暗相讥刺。”
敬而远之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
行过乎恭《周易·小过》:“君子以行过乎恭,丧过乎哀,用过乎俭。”
桑荫不徙语出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“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,席陇亩而荫庇桑,荫移而授天下传。”
沧桑之变《续夷坚志》序:“有金元遗山先生,具班马之才,阅沧桑之变,隐居不仕,著述自娱。”
却之不恭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‘却之却之为不恭’,何哉?”
桑中之约《诗·鄘风·桑中》:“期我乎桑中,要我乎上宫,送我乎淇之上矣。”
桑落瓦解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孔融传》:“郜鼎在庙,章孰甚焉!桑落瓦解,其势可见。”
瓮牖桑枢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:“我可使望兰堂画阁,划地着我瓮牖桑枢。”
谦恭下士《陈书 始兴王伯茂传》:“伯茂性聪敏,好学,谦恭下士。”
桑土之防明·张居正《答王鉴川计贡利害》:“至于桑土之防,戒备之虑,此自吾之常事,不容一日少懈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