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峨峨洋洋峨峨洋洋的故事

峨峨洋洋的成语故事


拼音é é yáng yáng

基本解释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

出处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峨峨洋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峨峨洋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得意洋洋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十里洋场茅盾《健美》:“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。”
土洋并举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二章:“这座建筑物,真可谓土洋并举、中西合璧了。”
望洋兴叹元 刘壎《隐居通议 诗歌五》:“千古吟人,望洋兴叹。”
喜气洋洋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气洋洋者矣。”
洋洋得意宋 朱淑真《春上亭上观鱼》:“春暖长江水正清,洋洋得意漾波生。”
洋洋洒洒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 凡例》:“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。”
崇洋媚外茅盾《向鲁迅学习》:“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,出卖国家主权。”
汪洋自恣明·袁中道《李温陵传》:“且夫今之言汪洋自恣,莫如《庄子》,然未有因读《庄子》而汪洋自恣者也,即汪洋自恣之人,又未必读《庄子》也。”
东洋大海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弄得神魂颠倒,意乱心迷,将前妻昔日恩义,撇向东洋大海。”
装洋蒜
洋相百出
出洋相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22章:“只要有好处,我给咱出洋相。”
一片汪洋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2回:“郑州底下黄河开了口子,漫延十余州县,一片汪洋,尽成泽国。”
洋洋盈耳《论语 泰伯》:“师挚之始,《关雎》之乱,洋洋乎,盈耳哉。”
一泻汪洋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:“一泻汪洋。”
汪洋大海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轰天炮响,汪洋大海起春雷;振地锣鸣,两仞山前丢霹雳。”
热情洋溢曹靖华《罗汉岭前吊秋白》:“对全世界来说,这些热情洋溢的报导,正是拨云雾而见青天啊!”
望洋而叹明·唐顺之《与陈后冈参议书》:“俟他日有持《后冈先生集》示我者,我当望洋而叹,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。”
意气洋洋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85回:“见其夫为晏子赶车,拥盖策马,意气洋洋,甚自得也。”
大度汪洋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3回:“妹子细观姐姐举止,直是大度汪洋,器宇不凡,将来必有非常奇遇。”
飘洋航海
洋洋自得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5回:“主意打定,正在洋洋自得,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。”
德洋恩普汉·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盖闻中国有至仁焉,德洋恩普,物靡不得其所。”
洋为中用毛泽东《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》:“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。”
远隔重洋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2回:“无如远隔重洋,何能前去看来。”
汪洋大肆《新唐书 韩愈传赞》:“当其所得,粹然一出于正,刊落陈言,横骛别驱,汪洋大肆,要之无抵捂圣人者。”
峨冠博带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7回:“门外有一先生,峨冠博带,道貌非常,特来相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