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蜂腰猿背蜂腰猿背的故事

蜂腰猿背的成语故事


拼音fēng yāo yuán bèi

基本解释细腰窄背。形容轻盈俊俏。

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九回:“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,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:越显得蜂腰猿背,鹤势螂形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蜂腰猿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蜂腰猿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倒背如流郭沫若《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》:“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。”
芒刺在背东汉 班固《汉书 霍光传》:“宣帝始立,谒见高庙,大将军光从骖乘,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背。”
背腹受敌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无水战之具,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,则我背腹受敌。”
蝶粉蜂黄唐·李商隐《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》:“何处拂胸资蝶粉,几时涂额藉蜂黄。”
鸡胸龟背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释形体》:“《说文》:‘奚,大腹也。’今人谓匈(胸)腹间大者为奚匈,呼如鸡匈,遂有‘鸡胸龟背’之语。”
背乡离井见“背井离乡”。
背义忘恩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不想他背义忘恩,更待干罢。”
心猿意马《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卓定深沉莫测量,心猿意马罢颠狂。”
一窝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8回:“那些小妖,就是一窝蜂,齐齐拥上。”
带减腰围语出《梁书·昭明太子统传》:“体素壮,腰带十围,至是减削过半。”
柳腰莲脸唐 韩偓《频访卢秀才》诗:“药诀棋经思致论,柳腰莲脸本忘情。”
背义负恩《旧唐书 乔琳传》:“上以其累经重任,顿亏臣节,自受逆命,颇闻讥谐悖慢之言,背义负恩,固不可舍,命斩之。”
如芒刺背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七回:“心下踌躇,坐卧不安,如芒刺背。”
汗流浃背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,自后不敢复朝请。”
不为五斗米折腰《晋书 陶潜传》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”
亡猿祸木《渊鉴类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:“唐大历中,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,里人欲伐木杀之。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。里人惧,亟走救火,于是群猴脱去。”
膀大腰圆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一回:“对面来了一人,身高九尺,膀大腰圆,身穿一件白纱长衫,内衬蓝夏布汗褂裤。”
腹背受敌北齐 魏收《魏书 崔浩传》:“裕西入函谷,则进退路穷,腹背受敌。”
离乡背井元 关汉卿《金线池》:“我依旧安业着家,他依旧离乡背井。”
背道而驰唐 柳宗元《〈杨评事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余各探一隅,相与背驰于道者,其去弥远。”
黄发骀背唐·李德裕《上尊号玉册文(会昌二年奉敕撰)》:“于是服冕之士,戴鹖之伦,暨藩侯邦伯,黄发骀背,不谋而进曰……”
面誉背非《宋史·范杲传》:“杲性虚诞,与人交,好面誉背非。”
背井离乡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三折:“背井离乡,卧雪眠霜。”
蛇口蜂针
黄发鲐背南朝·宋·宗炳《明佛论》:“虽复黄发鲐背,犹自觉所经俄顷,况其短者乎?”
面是背非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9卷:“反比那面是背非,临财苟得,见利忘义,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。”
背水一战宋 秦观《将帅》:“韩信之击赵,非素拊循士大夫也,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,斩成安君,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。”
鞍不离马背,甲不离将身《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》:“鞍不离马背,甲不离将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