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斩岸堙溪斩岸堙溪的故事

斩岸堙溪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ǎn àn yīn xī

基本解释堙:堵塞、填满。铲平高岸,填塞河沟。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。

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中山之国有夙繇者,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。为铸大钟,方车二轨以遗之。夙繇之君,将斩岸堙溪以迎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斩岸堙溪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斩岸堙溪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斩钉截铁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》:“师谓众曰:‘学佛法底人,如斩钉截铁始得。’”
斩草除根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……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
过五关,斩六将
过五关斩六将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第76回:“这如今万世之下,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、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?”
妇姑勃溪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室无空虚,则妇姑勃溪。”
快刀斩乱麻《北齐书 文宣帝纪》:“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,各使治乱丝,帝独抽刀斩之,曰:‘乱者须斩!’”
回头是岸元 无名氏《度翠柳》:“世俗人争长竞短,你死我活。有呵吃些个,有呵穿些个。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”
披荆斩棘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帝谓公卿曰:‘是我起兵时主簿也,为吾披荆棘,定关中。”
过关斩将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汉末三国时,关云长独行千里,过五关斩六将,护着两位皇嫂,直到古城与刘皇叔相会。”
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五十九:“知得心放,此心便在这里,更何用求?适见道人题壁云:‘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’说得极好。”
溪壑无厌《南齐书·谢脁传》:“自尔升擢,超越伦伍,而溪壑无厌,著于触事。”
快刀斩麻茅盾《腐蚀·11月6日》:“此时局势,须要快刀斩麻,不能拖泥带水。”
斩头去尾叶剑英《伟大的战略决战》:“由于我军执行了上述方针,华北敌人即被我军斩头去尾,一截一截地被各个歼灭。”
斩钢截铁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七回:“邓九公看他作的这等斩钢截铁,心里想到昨日安老爷的话,真是大有见识,暗暗的佩服。”
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百川沸腾,山冢崒崩,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”
撑岸就船《水浒传》第二一回:“只见说撑船就岸,几曾有撑岸就船。你不来睬我,老娘倒落得。”
斩将刈旗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今日固决死,愿为诸君快战,必三胜之,为诸君溃围,斩将刈旗,令诸君知天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”
岸谷之变《诗经 小雅 十月之交》:“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”
隔岸观火唐 乾康《投谒齐己》:“隔岸红尘忙似火,当斩青嶂冷如冰。”
斩竿揭木清·褚人获《坚瓠补集·关社引》:“维兹六月,忽有斩竿揭木之事。”
先斩后奏《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》:“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:‘军中有犯令者,请先斩而后白。’”
斩将夺旗《群音类选 官腔类 八义记 拷问如姬》:“只消受得瘗粉埋香,索强似斩将夺旗。”
斩木揭竿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合响应,赢粮而景从,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。”
搴旗斩将《吴子·料敌》:“然则一军之中,必有虎贲之士,力轻抗鼎,足轻戎马,搴旗斩将,必有能者。”
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汉·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将数百之众,转而攻秦,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”
高岸为谷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:“自去年以来,灾谴频数,地坼天崩,高岸为谷。”
堑山堙谷《史记 秦始皇本记》:“三十五年,除道,道九原,抵云阳,,直通之。”
满门抄斩鲁迅《呐喊·阿Q正传》:“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,——满门抄斩,——嚓!嚓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