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牛骥同皂牛骥同皂的故事

牛骥同皂的成语故事


拼音niú jì tóng zào

基本解释皂:牲口槽。牛跟马同槽。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。

出处汉 焦赣《易林 升之小畜》:“牛骥同槽,郭氏以亡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牛骥同皂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牛骥同皂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殊途同归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
非同小可元 关汉卿《魔合罗》第三折:“人命事关天关地,非同小可!”
服牛乘马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,以利天下。”
壮气吞牛明 孙梅锡《琴心记》第二十出:“男儿汉壮气吞牛,丈夫志岂困荒丘?”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?”
泥牛入海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》:“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无消息。”
不敢苟同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一轨同风《晋书 苻坚载记上》:“一轨九州,同风天下。”
放牛归马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一视同仁唐 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同病相怜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裾马襟牛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
普天同庆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皇子诞育,普天同庆,臣无勋焉,百猥颁厚赉。”
犀牛望月《关尹子 五鉴》:“譬如犀牛望月,月形入角,特因识生,始有月形,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。”
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章炳麟《社会通诠商兑》:“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,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,宁自啖而不足。”
不分青红皂白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。”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
牛口之下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夫五羖大夫,荆之鄙人也。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,行而无资,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期年,缪公知之,举之牛口之下,而加之百姓之上,秦国莫敢望焉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。
同室操戈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同心合力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
汗牛充栋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
庖丁解牛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……”
归马放牛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异途同归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本经训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异路而同归。”
气吞牛斗明 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〈蟠桃记 诞孙相庆〉》:“看兰孙,气吞牛斗,知不是等闲人。”
休戚是同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
比众不同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,十分快疾,把个金星撇在脑后,先至南天门外。”
牛刀小试宋 苏轼《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》诗:“读遍牙签三万轴,欲来小邑试牛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