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弃甲负弩弃甲负弩的故事

弃甲负弩的成语故事


拼音qì jiǎ fù nǔ

基本解释丢弃铠甲,背起弓弩。形容战败。

出处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,不能拔也,弃甲负弩,战竦而却,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弃甲负弩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弃甲负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自暴自弃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偶语弃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秦始皇本纪》:“有敢偶语《诗》、《书》者,弃市。”
黄钟毁弃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卜居》:“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,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卜居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解甲归田汉 扬雄《解嘲》:“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,解甲投戈,遂作君臣之仪,得也。”
解甲休兵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》:“夷陵既烧,黔中方定,旋军反旆,解甲休兵。”
弃重取轻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2回:“中原乃海内之地,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,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,是弃重而取轻也。”
自负盈亏
强弩之末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韩安国传》:“强弩之末,矢不能穿鲁缟。”
反裘负刍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》:“晏子之晋,至中牟,睹弊冠反裘负刍,息于涂侧者,以为君子也,使人问焉。”
忍辱负重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》:“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”
倒戈卸甲《续传灯录》:“雪峰三上投子,九到洞山,为什么倒戈卸甲?”
剑拔弩张南朝 梁 袁昂《古今书评》:“韦诞书如龙威虎振,剑拔驽张。”
背义负恩《旧唐书 乔琳传》:“上以其累经重任,顿亏臣节,自受逆命,颇闻讥谐悖慢之言,背义负恩,固不可舍,命斩之。”
解兵释甲明·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解兵释甲,社稷宁谧,黎民乐业。”
弃子逐妻唐·韩愈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》:“上恩虽宏,下困犹甚,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。”
身怀六甲《隋书·经籍志三》载有《六甲贯胎书》
弃甲曳兵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绝仁弃义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,绝仁弃义,民复孝德。”
始乱终弃唐 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始乱之,终弃之,固其宜矣。”
如释重负《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昭公出奔,民如释重负。”
弃暗投明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公何不弃暗投明,共成大业?”
弃书捐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籍少时,学书不成,去学剑,又不成。项梁怒之。籍曰:‘书足以记名姓而已,剑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。’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。”
负气斗狠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一回:“却怕是负气斗狠,逃了出来的。”
负德辜恩汉·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陵虽孤恩,汉亦负德。”
忘恩负义元 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:“他怎生忘恩负义?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。”
甲乙丙丁林语堂《中国文化之精神》:“事理本是连续的、整个的,一经逻辑家之分析,乃成断片的,分甲乙丙丁等方面。”
弃恶从善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愿意和韩劲合作,使吴迪弃恶从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