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枕戈达旦枕戈达旦的故事

枕戈达旦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ěn gē dá dàn

基本解释见“枕戈待旦”。

出处清·张廷玉《明史·吴良传》:“夜宿城楼,枕戈达旦。训将练兵,常如寇至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枕戈达旦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枕戈达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金戈铁马《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》:“金戈铁马,蹂践于明时。”
止戈为武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非尔所知也。夫文,止戈为武。”
旦夕之间汉·无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苇一时纫,便作旦夕间。”
同室操戈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毁于一旦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
通今达古胡蕴玉《<中国文学史>序》:“述学派之流别,论政治之得失,纵有通今达古之才,而无瑰玮奇丽之笔,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。”
止戈兴仁《汉晋春秋》:“将欲止戈兴仁,为百姓请命。”
反戈一击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吾与杨军反戈击之。”
挥戈反日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鲁阳公与韩构难,战酣日暮,援戈而伪(挥)之,日为之反三舍。”
欲速则不达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
倒载干戈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倒载干戈,包之以虎皮……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。”
一枕黄粱唐·沉既济《枕中记》载,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,历尽富贵荣华,一觉醒来,主人黄粱尚未熟。
高枕无忧《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》:“且游猎旬日不回,中外之情,其何以堪,吾高枕无忧矣。”
词不达意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0回:“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;不然,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。”
化干戈为玉帛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原道训》:“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,诸侯背之,海外有狡心。禹知天下之叛也,乃坏城平池,散财物,焚甲兵,施之以德,海外宾服,四夷纳职,合诸侯于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。”
反戈相向《尚书·武成》:“前徙倒戈,攻于后以北。”
知书达礼《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》:“奈何所见不同,更不知书达礼。”
倒戈卸甲《续传灯录》:“雪峰三上投子,九到洞山,为什么倒戈卸甲?”
了身达命元 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三折:“人问道亚仙的今世今生,则俺那郑元和可甚么了身达命。”
六通四达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49卷:“今谓明义各自为宜,少多非为定准,如六通四达,岂止三耶!”
四通八达《子华子 晏子问党》:“其涂之所出,四通而八达,游士之所凑也。”
飞黄腾达元 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李春郎飞黄腾达,赖长者恩荣德化。”
大动干戈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;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”
立人达人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!”
达权通变《后汉书 贾逵传》:“《左氏》义深于君父,《公羊》多任于权变。
舌端月旦宋·叶廷圭《海录碎事·人事》:“舌端月旦,皮里阳秋。”
通情达理清 天花才子《后西游记》:“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,请坐奉茶。”
命在旦夕唐 陈子昂《为建安王与诸将书》:“尽病水肿,命在旦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