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伊何底止伊何底止的故事

伊何底止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ī hé dǐ zhǐ

基本解释同“伊于胡底”。

出处鲁迅《〈朝花夕拾〉后记》:“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,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。长此滔滔,伊何底止?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伊何底止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伊何底止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饮鸩止渴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霍諝传》:“譬犹疗饥于附子,止渴于鸩毒,未入肠胃,已绝咽喉。”
扬汤止沸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》:“卓未至,进败”裴松之注引《典略》:“臣闻扬汤止沸,不如灭火去薪。”
抽薪止沸北齐 魏收《为侯景叛移梁朝文》:“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”
学无止境清·刘开《问说》:“理无专在,而学无止境也,然则问可少耶?”
止戈为武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非尔所知也。夫文,止戈为武。”
秋水伊人《诗经 秦风 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;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靡所底止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
歇斯底里茅盾《严霜下的梦》:“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见许多狼,张开了锯样的尖嘴,在撕碎美丽的身体。”
止沸益薪明·李贽《为黄安二上人书》之三:“对高洁人谈高洁,已为止沸益薪,况高洁十倍哉!”
止于至善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
到此为止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叹口气:‘完了。到此为止。’”
海底捞月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7卷:“先前的两个轿夫,却又不知姓名住址,有影无踪,海中捞月,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。”
树欲静而风不止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九卷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也。”
举止娴雅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一回:“更是性格敏慧,举止娴雅,浅笑微颦,丰华入目;承颜顺意,婉娈快心。”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
止戈兴仁《汉晋春秋》:“将欲止戈兴仁,为百姓请命。”
今夕何夕《诗经·唐风·绸缪》:“今夕何夕?见此良人。”宋·张孝祥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词:“扣舷独笑,不知今夕何夕。”
举止言谈唐·杜牧《罪言》:“山东之人,叛且三五世矣,今之后生所见,言语举止,无非叛也,以为事理正当如此,沈酣入骨髓,无以为非者。”
无可奈何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周本纪》:“太史伯阳曰:‘祸成矣,无可奈何!’”
无可奈何花落去宋 晏殊《浣溪沙》词: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
高山仰止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
望梅止渴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假谲》:“魏武行役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”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宋 洪迈《容斋续笔 萧何绐韩信》:“信之为大将军,实萧何所荐,今其死也,又出其谋,故俚语有‘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’之语。”
戛然而止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5回:“满场生旦净末,同声一个曲牌,也听不来南腔北调,只觉得如出一口。唱了几套,戛然而止。”
望门投止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》:“俭得亡命,困迫遁走,望门投止,莫不重其名行,破家相容。”
适可而止先秦 孔子《论语 乡党》:“不多食”宋 朱熹集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
心如止水唐·白居易《祭李侍郎文》:“浩浩世途,是非同轨;齿牙相轧,波澜四起。公独何人,心如止水;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