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旁征博访旁征博访的故事

旁征博访的成语故事


拼音páng zhèng bó fǎng

基本解释旁:广泛;征:征求;博:广博。指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

出处鲁迅《读书杂谈》:“无论读,无论做,倘若旁征博访,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旁征博访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旁征博访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博通经籍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融传》:“初,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,不应聘,名重关西,融从其游学,博通经籍。恂奇融才,以女妻之。”
博学多闻《文子 精诚》:“虽博学多闻,不免于乱。”
旁敲侧击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0回:“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,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。”
旁若无人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高渐离击筑,荆柯和而歌于市中,相乐也,已而相泣,旁若无人者。”
旁征博引清 王韬《淞隐漫录》:“生数典已穷,而女博引旁征,滔滔不竭,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。”
地大物博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”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
博采众长北齐 魏收《魏书 刘芳传》:“考括坟籍,博采群议。”
米盐博辩《韩非子 说难》:“米盐博辩 ,则以为多而交之。”
触类旁通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
博学多识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第45卷:“只是圣人之所以圣,却不在博学多识,而在一以贯之。”
能征惯战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二卷:“法聪早当此际,遥遥地望见,果是会相持,能征惯战,不慌不紧不忙,果手疾眼辨。”
博览群书《周书 庾信传》:“庾信,字子山,南阳新野人也。……幼而俊迈,聪敏绝伦,博览群书,尤善《春秋左氏传》。”
博古通今《晋书 石崇传》:“君侯博古通今,察远照迩,愿加三思。”
袖手旁观宋 苏轼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:“奕棋者胜负之形,虽国工有所不尽,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。”
旁逸斜出茅盾《白杨礼赞》:“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,而且紧紧靠拢,也象加过人工似的,成为一束,绝不旁逸斜出。”
通今博古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回:“兼且通今博古,出口成文。”
博闻强记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,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,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。”
博闻强识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”
博识多通
博大精深明 姜世昌《逸周书》:“迄今读之,若揭日月而行千载,其博大精深之旨,非晚世学者所及。”
南征北战唐 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历于宣王,挟中兴复古之德,雄南征北伐之威,卒不能定鲁侯之嗣。”
博闻强志先秦 荀况《荀子 解蔽》:“博闻强志,不合王制。”
博学多才《晋书 郤诜传》:“诜博学多才,瑰伟倜党,不拘细行,州郡礼命并不应。”
博学审问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
旁门歪道
串亲访友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六章:“像个平常串亲访友的人,不紧不慢地朝东北的黄庄走去。”
博而不精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融传》:“贾君精而不博,郑君博而不精;既精既博,吾何加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