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冬箑夏裘冬箑夏裘的故事

冬箑夏裘的成语故事


拼音dōng shà xià qiú

基本解释语出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知冬日之箑,夏日之裘,无用于己,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。”后因以“冬箑夏裘”比喻不合时宜。

出处南朝·宋·鲍照:“伊冬箑而夏裘,无双功而并盛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冬箑夏裘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冬箑夏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语曰‘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也;台榭之榱,非一木之枝也;三代之际,非一代之智也。’”
春去冬来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周史》:“不然,厉兵秣马,春去冬来,使贼兵疲于奔命,俟其势衰,收之未晚。”
爱毛反裘西汉 刘向《新序 杂事二》:“魏文侯出游,见路人反裘而负刍,文侯曰:‘胡为反裘而负刍?’对曰:‘臣爱其毛。’文侯曰:‘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?’”
夏雨雨人西汉 刘向《说苑 贵德》:“吾不能以春风风人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,吾穷必矣。”
秋收冬藏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”
寒冬腊月汉 无名氏《别诗(骨肉缘枝叶)》:“征夫怀远路,游子恋故乡。寒冬十二月,晨起践严霜。”
春夏秋冬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8回:“只见绿一团,红一簇,也不分春夏秋冬,万卉千花,尽皆铺缀。”
反裘负刍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》:“晏子之晋,至中牟,睹弊冠反裘负刍,息于涂侧者,以为君子也,使人问焉。”
业绍箕裘元·马端临《文献通考·序》:“窃伏自念,业绍箕裘,家藏坟索,插架之收储,趋庭之问答,其于文献盖遮几焉。”
夏虫语冰先秦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
夏炉冬扇汉 王充《论衡 逢遇》:“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,献所不欲闻之语,其不遇祸,幸矣。”
夏虫不可语冰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
秋去冬来刘玉民《骚动之秋》第七章:“秋去冬来,新年一过春节眨眼就到。”
十冬腊月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59回:“十冬腊月喝凉水,临死埋在灶火坑。”
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战国·宋·墨翟《墨子·亲士》:“是故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。”
裘马声色明 归有光《宋史论赞 诸王总论》:“宋诸王咸以文雅自饬,工笔札,喜《诗》《书》,不专溺于裘马声色之间,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。”
霜凋夏绿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》:“撰有诗句数卷,尚未成书,霜凋夏绿,其稿不知流落何所。”
夏虫不可言冰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回:“夏虫不可言冰,蟪蛄不知春秋。”
冬温夏凊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辰省。”
救寒莫如重裘汉 徐幹《中论 虚道》:“语称:‘救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如修身,疗暑莫如亲冰。’信矣哉!”
冬日夏云宋·陈恬《程伯淳赞》:“本以正身,惟德温温,如冬之日,如夏之云。”
狐裘蒙戎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:“狐裘蒙戎,匪车不东。叔兮伯兮,靡所与同。”
集腋成裘《慎子 知忠》:“故廊庙之材,盖非一木之枝也;粹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”
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念复吴,仇非上旦也。苦身劳心,夜以继日。……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。”
肥马轻裘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
夏日可畏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鄷舒问于贾季曰:‘赵衰、赵盾孰贤?’对曰:‘赵衰,冬日之日也。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’”杜预注:“冬日可爱,夏日可畏。”
夏鼎商彝元汤式《一枝花 赠王马杓》套曲:“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,也不似他情忺。”
夏虫疑冰语出《庄子 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