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只言片语只言片语的故事

只言片语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ī yán piàn yǔ

基本解释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。

出处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让谁听了只言片语,给你来个断章取义,你受得了吗?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只言片语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只言片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只争朝夕毛泽东《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》:“多少事,从来急;天地转,光阴迫。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”
流言蜚语《明史 马孟桢传》:“入主出奴,爱憎由心,雌黄信口,流言蜚语,腾入禁庭,此士习可虑也。”
满纸空言张庸《章太炎先生问答》:“若二三文人,假一题目,互相研究,满纸空言,何以谓之扰乱治安?”
交浅言深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四》:“夫望人而笑,是和也;言而不称师,是庸说也;交浅而言深,是忠也。”
语重情深严复《以〈渔洋精华录〉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》:“忽蒙佳什誉过庭,语重情深谁敢荷?”
直言贾祸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风言影语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致赵秋舲书》:“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,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,风言影语,莫识来因,一介鲰生,何忌何惜!”
难言之隐清 钱谦益《跋留庵》:“钱氏少为党魁,晚托禅悦,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。”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时素臣正在得君,真个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。旬月之内,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。”
孤身只影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三折:“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,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。”
零光片羽黄远庸《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》:“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,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,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。”
逢人只说三分话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
德容言功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
杜绝言路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操欲迷夺时明,杜绝言路。”
陈言务去唐 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惟陈言之务去,戛戛乎其难哉!”
言而无信《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为言?”
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
溢于言表明 朱舜水《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》:“来书十读,不忍释手,真挚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
语不惊人唐 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诗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”
语短情长袁鹰《悲欢·深深的怀念》:“‘人民,真是太伟大了!’这句语短情长的衷心赞叹,我想,是足以代表所有长征战士的心意的。”
行不顾言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,则曰: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
花言巧语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谓花言巧语,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
语重心长清 洛日生《海国英雄记 回唐》:“叹别离苦况,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。”
谠言直声唐 白居易《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》:“由校书郎拜左拾遗,不数月,谠言直声动于朝廷。”
吉光片羽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2回:“祖宗诗文,在旁人观之,不过行云流水,我们后辈视之,吉光片羽,皆金玉珠贝。”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宋 祝穆《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》:“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,问之,曰:‘欲作针。’太白感其意,还卒业”。
散言碎语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0回:“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,却又不是劳而无功?”
快人快语陈白尘、贾霁《宋景诗》第24章:“宋大帅真是快人快语!来,干一大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