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追趋逐耆追趋逐耆的故事

追趋逐耆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uī qū zhú qí

基本解释谓追逐时尚。

出处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今夫弦者,高张急徽,追趋逐耆,则坐者不期而附矣;试为之施《咸池》,揄《六茎》,发《萧韶》,咏《九成》,则莫有和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追趋逐耆,随所趋向爱耆而追逐之也。趋,读趣,耆,读嗜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追趋逐耆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追趋逐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奋起直追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29回:“义无反顾,惟有群策群力,奋起直追,迅电华会代表,坚持原案。”
避俗趋新叶圣陶《未厌集 苦辛》:“‘拜年’有什么意义呢?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。于是相率不‘拜年’,表示避俗趋新。”
大势所趋宋 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三书》:“天下大势之所趋,非人力之所能移也。”
阿时趋俗恽代英《再复毕几庵书》:“故办杂志者,当研究社会心理(然此决非阿时趋俗,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)。”
嫁鸡逐鸡宋 欧阳修《代鸠妇言》:“人言嫁鸡逐鸡飞,安知嫁鸠被鸠逐。”
急起直追蔡东藩、许厪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5回:“急起直追,犹虞不及。”
随波逐流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夫圣人者,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。举世混浊,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?”
你追我赶《新华半月刊》1960年第14期:“我们正处在一个你追我赶、飞跃向前的建设热潮中。”
随风逐浪唐·吴融《商人》诗:“随风逐浪年年别,却笑如期八月槎。”
弃子逐妻唐·韩愈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》:“上恩虽宏,下困犹甚,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。”
舍本逐末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上农》: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,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。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,其产约则轻迁徙,轻迁徙则国家有患,皆有远志,无有居心。”
趋之若骛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7回:“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,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,京外的官员,那个不趋之若骛呢!”
笑逐颜开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母亲方才转忧为喜,笑逐颜开道:\'亏得儿子峥嵘有日,奋发有时。”
思所逐之
耆德硕老唐 李翱《卓异记 三拜左仆射》:“其后以南省事疏,乃带平章之号,然非耆德硕老有嘉名者,莫得居之焉。”
以德追祸《韩非子 用人》:“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,上下之利莫长于此。不察私门之内,轻虑重事,厚诛薄罪,久怨细过,长侮偷快,数以德追祸,是断手而续以玉也,故世有易身之患。”
嫁犬逐犬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逼嫁》:“却不道嫁犬逐犬,切莫要看样画葫芦,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卷。”
趋炎附势宋 陈善《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》:“盖趋炎附势,自古然矣。”
随波逐浪①唐·白居易《浪淘沙》词之六:“随波逐浪到天涯,迁客西还有几家。”②元·孟汉卿《魔合罗》第三折:“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,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。”③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四回:“七军乱窜,随波逐浪者,不计其数。”
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:“‘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。’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。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。”
追根究底洪深《飞将军》:“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,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。”
追奔逐北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田单列传》:“燕军扰乱奔走,齐人追亡逐北。”
逐影吠声宋·陈善《扪虱新话·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》:“至今学文之家,又皆逐影吠声,未尝有公论,实不见古人用心处,予每为之太息。”
趋前退后元·曾瑞《留鞋记》楔子:“我见他趋前退后,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。”
乘胜逐北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中山策》:“魏军既败,韩军自溃,乘胜逐北,以是之故能立功。”
逐兔先得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0回:“法正曰:‘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?’”
追风逐电北齐·刘昼《新论·知人》:“故孔方諲之相马也,虽未追风逐电,绝尘灭影,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。”
随行逐队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杨八老越国奇逢》:“众倭公然登岸,少不得放火杀人,杨八老虽然心中不愿,也不免随行逐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