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膏唇岐舌膏唇岐舌的故事

膏唇岐舌的成语故事


拼音gāo chún qí shé

基本解释犹言膏唇拭舌。岐舌,谓舌头上耍花招,说话反复无常。

出处清·钱谦益《复李叔则书》:“生平迂愚,耻以文字媚人,况敢膏唇岐舌,以诳知己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膏唇岐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膏唇岐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是非口舌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,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,反为干净,省了许多是非口舌。”
反唇相稽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妇姑不相说(悦),则反唇而相稽。”
掉舌鼓唇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9回:“妆女的呈娇献媚,令人消魂;耍丑的掉舌鼓唇,令人捧腹。”
斗唇合舌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,而更学斗唇合舌。”
共为唇齿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
唇枪舌剑元 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一折:“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。”
金口木舌汉 扬雄《法言 学行》:“天之道不在仲尼乎?仲尼驾说者也;不在兹儒乎?如将复驾其所说,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。”
说嘴说舌元·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三折:“我孩儿又不曾嫁了人,是斗他耍,怎么这等认真,就说嘴说舌,背槽抛粪。”
油嘴滑舌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回:“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,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,方好进去。”
驴唇不对马嘴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9卷:“驴唇马嘴夸我解问,十转五绕你从朝。”
齿弊舌存语出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老子曰:‘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’”
唇亡齿寒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:“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”
戟指嚼舌鲁迅《华盖集 “碰壁”之余》:“或则戟指嚼舌,喷血而亡。”
舌端月旦宋·叶廷圭《海录碎事·人事》:“舌端月旦,皮里阳秋。”
唇不离腮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2回:“我和娘成日唇不离腮。”
瞠目结舌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》:“因耳语其故,公子大骇,入舱隐叩细君,细君结舌瞠目。”
舌尖口快元·无名氏《独角牛》第二折:“山海也似冤仇,我和他劈什么排,不是我舌尖口快。”
鹦鹉学舌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》:“如鹦鹉只学人言,不得人意。经传佛意,不得佛意而但诵,是学语人,所以不许。”
张口结舌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,面红过耳。”
舌敝耳聋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舌敝耳聋,不见成功。”
反唇相讥清 俞樾《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》:“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,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。”
舌敝唇枯孙中山《<民报>发刊词》:“近时志士,舌敝唇枯,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。”
耳目喉舌田流《我上的第一堂党的新闻课》:“报纸是党的耳目喉舌,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。”
共相唇齿《魏书·百济传》:“或南通刘氏,或北约蠕蠕,共相唇齿,谋陵王略。”
七嘴八舌《好逑传》第五回:“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,忽被铁公子拦住,便七嘴八舌地乱嚷。”
调嘴学舌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这早晚,东方将亮了,还不梳妆完,尚兀子调嘴弄舌!”
齿亡舌存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”
膏肓泉石明·洪应明《菜根谭》:“无膏肓泉石之癖,而常自醉酒耽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