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丢盔弃甲丢盔弃甲的故事

丢盔弃甲的成语故事


拼音diū kuī qì jiǎ

基本解释盔: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;甲: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。为了逃命;把盔和甲都丢掉了。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。

出处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三章:“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,狼狈不堪的样子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丢盔弃甲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丢盔弃甲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自暴自弃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偶语弃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秦始皇本纪》:“有敢偶语《诗》、《书》者,弃市。”
黄钟毁弃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卜居》:“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,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卜居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解甲归田汉 扬雄《解嘲》:“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,解甲投戈,遂作君臣之仪,得也。”
解甲休兵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》:“夷陵既烧,黔中方定,旋军反旆,解甲休兵。”
弃重取轻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2回:“中原乃海内之地,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,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,是弃重而取轻也。”
倒戈卸甲《续传灯录》:“雪峰三上投子,九到洞山,为什么倒戈卸甲?”
解兵释甲明·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解兵释甲,社稷宁谧,黎民乐业。”
弃子逐妻唐·韩愈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》:“上恩虽宏,下困犹甚,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。”
身怀六甲《隋书·经籍志三》载有《六甲贯胎书》
弃甲曳兵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绝仁弃义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,绝仁弃义,民复孝德。”
始乱终弃唐 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始乱之,终弃之,固其宜矣。”
弃暗投明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公何不弃暗投明,共成大业?”
弃书捐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籍少时,学书不成,去学剑,又不成。项梁怒之。籍曰:‘书足以记名姓而已,剑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。’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。”
甲乙丙丁林语堂《中国文化之精神》:“事理本是连续的、整个的,一经逻辑家之分析,乃成断片的,分甲乙丙丁等方面。”
弃恶从善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愿意和韩劲合作,使吴迪弃恶从善。”
黄钟毁弃,瓦缶雷鸣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下卷:“鼠辈鸱张其若是哉!黄钟毁弃,瓦缶雷鸣。蠢兹幺幺,毒害乃尔。”
解衣卸甲明·无名氏《杏林庄》第一折:“他若是解衣卸甲顺天朝,班中封位爵。”
鞍不离马背,甲不离将身《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》:“鞍不离马背,甲不离将身。”
甲第星罗宋·杨侃《皇畿赋》:“甲第星罗,比屋鳞次,坊无广巷,市不通骑。”
弃俗出家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今有这个表弟姓鲁,是关西军汉出身,因见尘世艰辛,情愿弃俗出家。”
枕戈坐甲唐·令狐德棻等《周书·文帝纪上》:“如其首鼠两端,不时奉诏,专戮违旨,国有常刑,枕戈坐甲,指日相见。”
弃恶从德唐·韩愈《刘统军碑》:“弃恶从德,乃与蔡通涂其榛棘。”
丢魂丧胆张希平《雁翎队》:“伪军见我们登上船,吓得丢魂丧胆。”
灰不溜丢张平《抉择》:“那一团团灰不溜丢的东西,就是曾让自己怎么也看不够,怎么也丢不下的织机和车床吗?”
黄锺毁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