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物殷俗阜物殷俗阜的故事

物殷俗阜的成语故事


拼音wù yīn sú fù

基本解释物产丰盛,风俗淳厚。

出处唐·郑启《开天传信记》:“天下大治,河清海晏,物殷俗阜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物殷俗阜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物殷俗阜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暴殄天物《尚书 武成》:“今商王受无道,暴殄天物,害虐烝民。”
引物连类唐·韩愈《送权秀才序》“权生之貌,固若常人耳。其文辞引物连类,穷情尽变。”宋·苏轼《〈居士集〉叙》:“其言简而明,信而通,引物连类,折之于至理。”
逴俗绝物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五卷:“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,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。”
改俗迁风《梁书·何胤传》:“兼以世道浇暮,争诈繁起,改俗迁风,良有未易。”
风流人物宋 苏轼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词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革风易俗
浇风薄俗唐 陈黯《辩谋》:“得之则逸身丰家,不得则嫉时怨命,噫,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。”
从俗就简宋 周辉《清波别志》卷下:“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,必旋检本,模仿笔画,从俗就简。
物美价廉清 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
物阜民安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。”
从俗浮沉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
物尽其用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这倒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两全其美。”
超俗绝世汉·赵壹《非草书》:“夫杜崔张之,皆有超俗绝世之才,博学余暇游手于斯。”
物腐虫生宋 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谗入之。”
遁世离俗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”汉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离俗,自拥石赴河,故言抗迹也。”
不僧不俗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时没眼色,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,岂不误了终身?”
头面人物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
唯物主义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,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。”
风俗人情唐 杜牧《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》:“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,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。”
败俗伤风参见“败俗伤化”。
匡谬正俗唐·颜师古有《匡谬正俗》八卷。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嗟呼!后人之于古人,人誉亦誉,人毁亦毁,因其一节之长,遗其全体之短,习非胜是,好恶不公,有起而匡谬正俗者,辄谓伤忠厚焉。”
通俗易懂邓小平《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》:“这十六个字,通俗易懂。”
遗世绝俗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”
地大物博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”
凡夫俗子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瞧我这凡夫俗子,不能交通神明,所以梦都没有一个。”
超然物外宋 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:“渊明正以脱略世故,超然物外为适,顾区区在位者,何足概其心哉?”
超然绝俗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
雅俗共赏明 孙仁儒《东郭记 绵驹》:“闻得有绵驹善歌,雅俗共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