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久归道山久归道山的故事

久归道山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iǔ guī dào shān

基本解释早已去世。道山,传说中的仙山。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。

出处


暂未找到成语久归道山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久归道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宾至如归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宾至如归,无宁灾患,不畏寇盗,而亦不患燥湿。”
显山露水周克芹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第六章:“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,他那高高的身材,宽宽的肩膀。”
殊途同归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
实至名归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5回:“敦伦修行,终受当事之知;实至名归,反作终身之玷。”
分道扬镳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鸣锣开道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鸣锣开道的。”
归心如箭清 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2回:“ 承长兄厚爱,本当领教,只是归心似箭,今日立刻就要行了。”
地地道道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29章:“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——不声不响,心里打着主意。”
早出晚归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女朝出而晚来,则吾倚门而望。”
道骨仙风宋·程珌《喜迁莺·寿薛枢密》词:“道骨仙风,安排顿著,须是人间紫府。”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清·张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栉沐甚净。”
乐道安命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
说东道西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?”
开门见山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评》:“太白发句,谓之开门见山。”
自拔来归《新唐书 李勣传》:“三年,自拔来归,从秦王伐东都,战有功。”
逆道乱常唐 李公佐《谢小娥传》:“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,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。”
名山大川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经邦论道《隋书 李穆传》:“臣日薄桑榆,位高轩冕,经邦论道,自顾缺然。”
落叶归根明 王世贞《鸣凤记》第38出:“落叶归根,丰城剑回。”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元·许名奎《忍经》:“尧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放牛归马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百川归海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氾论训》:“百川异源,而皆归于海;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。”
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一折:“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,若有些儿好歹,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
青山绿水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下卷:“在夷陵,青山绿水,日在目前,无复俗累。”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
众喣山动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
满山遍野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二章:“他坐镇延安,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,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!”
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《咸阳城东楼》诗:“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