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兄肥弟瘦兄肥弟瘦的故事

兄肥弟瘦的成语故事


拼音xiōng féi dì shòu

基本解释旧喻兄弟相爱,临难争死。

出处《后汉书·赵孝传》:“及天下乱,人相食。孝弟礼为饿贼所得,孝闻之,即自缚诣贼,曰:‘礼久饿羸瘦,不如孝肥饱。’贼大惊,并放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兄肥弟瘦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兄肥弟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面黄肌瘦元 杨梓《霍光鬼谏》:“眼欺缩腮模样,面黄肌瘦形相。”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
弟子孩儿元·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二折:“我走到半路,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儿把我拦住,道我是犯夜的。”
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0回:“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。蜗角纷争,惟利是务。”
脸黄肌瘦王西彦《隔膜》:“在这乡下孩子的观念里,难民应该都是一些脸黄肌瘦、衣著褴褛的人。”
瘦骨零丁《中国民间故事选·老爷和奴才》:“牧人看见奶牛瘦骨零丁的样子,很生气。”
友于兄弟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。’”
难兄难弟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陈元方子长文,有英才,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,争之不能决。咨子太丘。太丘曰:‘元方难为兄,季方难为弟。’”
脑满肠肥唐 李百药《北齐书 琅邪王俨传》:“琅邪王年少,肠肥脑满,轻为举措。”
瘦童羸马《南齐书·伍乔传》:“诗词寒苦,每有瘦童羸马之叹。”
肥水不落外人田沈从文《一个大王》:“俗话说‘肥水不落外人田’,因此一排人把步枪上了刺刀,守在门边,预备给这弁目过不去。”
瘦骨嶙峋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十八章:“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、瘦骨嶙峋的童工,提着一簸箕的泥灰,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,吃力的走着。”
肠肥脑满《北齐书 琅邪王俨传》:“琅邪王年少,肠肥脑满,轻为举措,长大自不复然,愿宽其罪。”
肥头大面《太平广记》卷二百六十引隋·侯白《启颜录·殷安》:“汝肥头大面,不识今古。噇,食无意智,不作宰相而何!”
马瘦毛长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》:“问祖意教意,是同是别,师曰人贫智短,马瘦毛长。”
骨瘦如柴宋 陆佃《埤雅 释兽》:“瘦如豺。豺,柴也。豺体细瘦,故谓之豺。”
瘦骨伶仃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二六章:“这牢房比较大点、亮点,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。”
胡肥锺瘦唐·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:“三国魏刘德升字君嗣,以造行书擅名,胡昭、锺繇并师其法,而胡书体肥,锺书体瘦,亦各有君嗣之美。”
嫌肥挑瘦
燕瘦环肥宋 苏轼《孙莘老求墨妙亭诗》:“杜陵评书贵瘦硬,此论未公吾不凭。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”
肥马轻裘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
昆弟之好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传》第九十二回:“今秦楚嫁女娶妇,结昆弟之好,三晋莫不悚惧,争献地以事秦。”
弟男子侄清 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二回:“不一时,催命鬼领了几个弟男子侄来到庙前。”
衣轻乘肥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粲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:“钟会,名公子,以才能贵幸,乘肥衣轻,宾从如云。”
肥皂泡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承那王主任笔下吹嘘,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,未破时五光十色,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。”
肥鱼大肉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9回:“登时叫人调排桌椅,摆了八席,让众人坐下,暖上酒来,肥鱼大肉的都搬上来。”
食言而肥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是食言多矣,能无肥乎?”
损公肥私《新华月报》1979年第1期:“在群众中,有些人损公肥私,无理取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