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寅忧夕惕寅忧夕惕的故事

寅忧夕惕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ín yōu xī tì

基本解释寅:寅时,泛指早晨;惕:担心。多指执政者忧心忡忡,早晚提心吊胆。

出处《南齐书·明帝纪》:“仰系鸿丕,顾临兆民,永怀先构,若履春冰,寅忧夕惕,罔识攸济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寅忧夕惕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寅忧夕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只争朝夕毛泽东《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》:“多少事,从来急;天地转,光阴迫。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”
一夕一朝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三:“所以圣人垂戎谓:臣弑父,非一夕一朝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。”
旦夕之间汉·无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苇一时纫,便作旦夕间。”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
主忧臣劳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臣闻主忧臣劳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会稽,所以不死,为此事也。”
朝令夕改唐 元稹《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》:“有迎新送故之困,朝令夕改之烦,自非有为而为。”
乐以忘忧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。”
今夕何夕《诗经·唐风·绸缪》:“今夕何夕?见此良人。”宋·张孝祥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词:“扣舷独笑,不知今夕何夕。”
忧愤成疾《五代史平话 晋史》:“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,遣使来让(责备),晋主忧愤成疾。”
高枕无忧《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》:“且游猎旬日不回,中外之情,其何以堪,吾高枕无忧矣。”
夕阳西下元·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: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”
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。”
路叟之忧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行游,中路闻哭者声,其音甚悲……见之,丘吾子也,拥镰带索而哭。孔子辟车而下问曰:‘夫子非有丧也,何哭之悲也?’丘吾子对曰:‘吾有三失。’孔子曰:‘原闻三失。’
忧心忡忡《诗经 召南 草虫》:“未见君子,忧心忡忡。”
一朝一夕《周易 坤》:“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。”
先忧事者后乐,先傲事者后忧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先忧事者后乐,先傲事者后忧。”
朝乾夕惕《周易 乾》: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”
命在旦夕唐 陈子昂《为建安王与诸将书》:“尽病水肿,命在旦夕。”
朝干夕惕《周易 干》:“君子终日干干,夕惕若厉,无咎。
无忧无虑元 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二折:“来,来,来,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。”
顾内之忧《宋史·李处耘传》:“赏厚则人无顾内之忧,恩深则士有效死之志。”
朝斯夕斯《三字经》:“朝于斯,夕于斯。”
先忧事者后乐事,先乐事者后忧事汉·戴德《大戴礼记·曾子立事》:“先忧事者后乐事,先乐事者后忧事。”
乐极则忧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极则忧,礼粗则偏矣。”
朝不保夕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元年》:“吾侪偷食,朝不保夕,何其长也。”
排忧解难邓小平《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》:“各级党政负责同志,要经常深入学校,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”
内忧外患先秦 管仲《管子 戒》:“君外舍而不鼎馈,非有内忧,必有外患。”
思深忧远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思深哉,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。不然,何忧之远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