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偷猫盗狗偷猫盗狗的故事

偷猫盗狗的成语故事


拼音tōu māo dào gǒu

基本解释指偷窃。也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。

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既作绿林大盗,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,也断不肯悄悄儿的下来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偷猫盗狗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偷猫盗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三脚猫元·张鸣善《水仙子·讥时》:“五眼鸡岐山鸣凤,两头蛇南阳卧龙,三脚猫渭水飞熊。”
不饮盗泉《尸子》:“(孔子)过于盗泉,渴矣而不饮,恶其名也。”
东偷西摸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0回:“她还是馋猫儿似的东偷西摸。”
丧家之狗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东门有人,其颡似尧,其项类皋陶,其肩类子产,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,累累若丧家之狗。”元·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二折:“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,急急似漏网之鱼。”
主守自盗《汉书 刑法志》:“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。已论命复有笞罪者,皆弃市。颜师古注:“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。”
争猫丢牛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0回:“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。”
人模狗样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四:“祥子在棚里坐着呢,人模狗样的,脸上的疤被灯光照得像块玉石。”又《四世同堂》四九:“他也想象到怎样顺手儿教训教训那些人模狗样的科长科员们。”
人面狗心《晋书·苻朗载记》:“朗曰:‘吏部为谁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
侈纵偷苟清·方苞《谢季方传》:“其祖国初督学山西,饶于财,子姓习侈纵偷苟,妹始嫁,家中落而未尽。”
借寇兵,赍盗粮秦·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,却宾客以业诸侯,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,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。”
借寇赍盗清·林则徐《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》:“其中近年所买夷炮,约居三分之一,尽以借寇赍盗,深湛愤恨。”
借贼兵,赍盗粮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故齐所以大破者,以期伐楚而肥韩,魏也;此所谓借贼兵,赍盗粮者也。”
偷东摸西元 无名氏《村乐堂》第二折:“那个弟子孩,不似好人,偷东摸西,打发他去了吧。”
偷偷摸摸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3回:“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,只许你们偷偷摸摸的哄骗了去。”
偷合取容《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论》:“偷合取容,以至圽身。”
偷合苟从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偷合苟从,未肯极言,朕甚闵焉。”
偷合苟容先秦 荀况《荀子 臣道》:“不恤君之荣辱,不恤国之臧否,偷合敬容,以持禄养交而已耳,谓之国贼。”
偷声细气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题叙:“啥话?看你偷声细气的样子!”
偷天换日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:“这个王婆,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。”
偷奸取巧
偷媚取容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·张岌》:“并偷媚取容,实名教之罪人也。”
偷安旦夕三国魏·钟会《移蜀将吏士檄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俱碎。”
偷安苟且宋·苏轼《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》:“其幸存者,亦皆偷安苟且,不为子孙长久虑。”
偷寒送暖元 无名氏《神奴儿》:“看起来偷寒送暖,都是你这老弟子。”
偷工减料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,断靠不住。”
偷懒耍滑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26章:“做这种事谁也不再提平常他们最看重的工分问题,更没有人偷懒耍滑。”
偷梁换柱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7回:“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,自己也不过潇湘馆来。”
偷狗戏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