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盐梅舟楫盐梅舟楫的故事

盐梅舟楫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án méi zhōu jí

基本解释盐和梅调和,舟和楫配合。比喻辅佐的贤臣。

出处元柯丹邱《荆钗记 春科》:“际风云,盐梅舟楫,一德务臣君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盐梅舟楫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盐梅舟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破釜沉舟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
私盐私醋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72回:“我在那边睡也非为别的,因越了不过李大姐情,一两夜不在那边歇了,他守灵儿,谁和他有私盐私醋?”
逆水行舟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》:“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,也只好拉纤。”
米盐博辩《韩非子 说难》:“米盐博辩 ,则以为多而交之。”
刻舟求剑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’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?”
望梅止渴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假谲》:“魏武行役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”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《怀念刘少奇同志·片断回忆寄深情》:“他常对工作人员说,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”
妻梅子鹤清·徐釚《词苑丛谈》卷三:“林处士妻梅子鹤,可称千古高风矣。”
木已成舟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据你说来,则木已成舟,实难挽回了?”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》:“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郡翻似烂柯人。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”
顺水推舟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:“你休得顺水推舟,偏不许我过河拆桥。”
敌国通舟清·黄遵宪《由轮舟抵天津作》诗:“敌国通舟今日事,太仓稊米自家身。”
舟车劳顿钱钟书《围城》第二章:“那两位记者都说:‘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,明天早晨到府聆教。’”
朝齑暮盐唐 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太学四年,朝齑暮盐,惟我保汝,人皆汝嫌。”
扣楫中流
望梅消渴宋·赵长卿《好事近》词:“犹胜望梅消渴,对文君眉蹙。”
吞舟是漏《南史·陈庆之传》:“主上屈法申恩,吞舟是漏。”
李郭仙舟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载,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,从宾望之,以为神仙,故称“李郭仙舟”。
吞舟之鱼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。”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吞舟之鱼,不游枝流;鸿鹄高飞,不集污池。”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:“网漏于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”
止渴望梅清·孙雨林《皖江血·拒敌》:“止渴望梅,究有何益,此诚吾党大不幸了!”
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《后汉书·皇甫规传》注引《孔子家语》:“孔子曰:‘夫君者舟也,人者水也。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君以此思危,则可知也。’”
止渴思梅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三折:“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,充饥画饼。”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二折:“咱正是那止渴思梅。”
风雨同舟孙武《孙子 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共济,遇风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
盐梅之寄语出《书 说命下》:“若作和羹,乐惟盐梅。”孔传:“盐咸梅醋,羹须咸醋以和之。”
调剂盐梅《尚书·说命下》:“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”
说梅止渴宋·李清照《打马赋》:“说梅止渴,稍苏奔竞之心;画饼充饥,少谢腾骧之志。”
舟中敌国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
骏骨牵盐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大行,蹄申膝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