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朱唇榴齿朱唇榴齿的故事

朱唇榴齿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ū chún liú chǐ

基本解释榴:石榴。嘴唇红润,牙齿像石榴果实那样整齐。形容貌美丽。

出处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》第十卷:“两行尽是女人,年方二八,美貌轻盈,星限柳眉,朱唇榴齿,桃脸蝉发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朱唇榴齿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朱唇榴齿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齿牙为祸《史记 晋世家》:“初,献公将伐骊戎,人曰:\'齿牙为祸。\'及破骊戎,获骊姬,爱之,竟以乱晋。
反唇相稽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妇姑不相说(悦),则反唇而相稽。”
掉舌鼓唇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9回:“妆女的呈娇献媚,令人消魂;耍丑的掉舌鼓唇,令人捧腹。”
斗唇合舌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,而更学斗唇合舌。”
共为唇齿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
唇枪舌剑元 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一折:“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。”
伶牙俐齿元 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,讲三干四,说人好歹,讦人暧昧,损人行止。”
咬牙切齿元 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二折:“为甚事咬牙切齿,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。”
齿颊生香清·黄景仁《即席分赋得卖花声》之二:“怜他齿颊生香处,不在枝头在担头。”
驴唇不对马嘴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9卷:“驴唇马嘴夸我解问,十转五绕你从朝。”
齿弊舌存语出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老子曰:‘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’”
唇亡齿寒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:“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”
以紫乱朱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子曰:‘恶紫之夺朱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,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’”
利齿能牙元 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一折:“这妮子使着呵,早妆聋做哑。泼贱才,堪人骂,再休来利齿能牙。”
斗牙拌齿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回:“众人虽俱是珍哥的旧日相知,只因从良以后便也不好十分斗牙拌齿,说了几句正经话,吃了几杯壮行酒。”
唇不离腮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2回:“我和娘成日唇不离腮。”
黄发儿齿
反唇相讥清 俞樾《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》:“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,皆与古人反唇相讥也。”
难以启齿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二卷:“所恨者新丧未久,况且女求于男,难以启齿。”
舌敝唇枯孙中山《<民报>发刊词》:“近时志士,舌敝唇枯,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。”
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唐 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》诗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
共相唇齿《魏书·百济传》:“或南通刘氏,或北约蠕蠕,共相唇齿,谋陵王略。”
何足挂齿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叔孙通传》: “此特群盗鼠窃狗盗,何足置齿牙间哉?”
齿亡舌存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”
齿牙馀慧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苏仲芬》:“夫隐恶杨善,现在功德,何惜齿牙馀慧,而必以朴讷为耻。”
切齿腐心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。”
吹唇唱吼《南史·侯景传》:“丑徒数万,同共吹唇唱吼而上。”
齿过肩随《梁书·文学传下·陆云公》:“见与齿过肩随,礼殊拜绝,怀抱相得,忘其年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