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嫉贤傲士嫉贤傲士的故事

嫉贤傲士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í xián ào shì

基本解释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。

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独据梁山志可羞,嫉贤傲士少宽柔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嫉贤傲士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嫉贤傲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》:“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”南朝 宋 裴松之注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名士风流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方术传论》:“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”
斗方名士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,天天弄些诗去登报,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。”
举善荐贤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举善荐贤,乃美事也;卿何荐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
举贤任能《礼记 大传》:“三曰举贤,四曰使能。”
野没遗贤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爷爷圣武神文,英明仁孝,真个朝无幸位,野没遗贤。”
孝子贤孙元 刘唐卿《降桑椹》:“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,爱的是孝子贤孙。”
进谗害贤
众建贤才宋·王安石《上时政疏》:“盖夫天下至大器也,非大明法度,不足以维持;非众建贤才,不足以保守。”
贤母良妻鲁迅《坟·寡妇主义》:“在女子教育,则那里候最时行,常常听到嚷着的,是贤母良妻主义。”
踵武前贤战国·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武。”
骄傲自满宋 王明清《挥麈后录》第八卷:“既登宥密,颇骄傲自满。”
饱学之士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6回:“公等皆饱学之士,登此高台,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?”
国士无双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诸将易得耳。至如信者,国士无双。”
不栉进士唐 朱揆《谐噱录 不栉进士》:“关图有妹能文,每语人曰:‘有一进士,所恨不栉耳。’”
妒贤嫉能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项羽妒贤嫉能,有功者害之,贤者疑之。”
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待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傲睨得志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0回:“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,傲睨得志,每日饮宴,无事少出,国政皆在相府商议。”
称贤荐能唐·白居易《有唐善人墓碑》:“接士,多可而有别,称贤荐能,未尝倦。”
海岱清士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人所应有,其不必有;人所应无,己不必无,真海岱清士。”
傲然挺立茅盾《白杨礼赞》:“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,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,到处有坚强不屈,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?”
士饱马腾唐 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士饱而歌,马腾于槽。”
爱贤念旧宋 陈亮《与韩子师侍郎》:“侍郎于此讲之熟矣。爱贤念旧之心,不自知其为谮也。”
贤身贵体《管子 立政》:“虽有贤身贵体,毋其爵不敢服其服;虽有富家多资,毋其禄有敢用其财。”
斗酒学士《新唐书·王绩传》:“以前官待诏门下省,故事,官给酒三升。或问:‘待诏何乐邪?’答曰:‘良酝可恋耳。’侍中陈叔达闻之,日给一斗,时称‘斗酒学士’。”
群贤毕至晋·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,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。”
群贤毕集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五回:“今日群贤毕集,正当‘所言公则公言之’。”
立贤无方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》:“汤执中立贤无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