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依头顺尾依头顺尾的故事

依头顺尾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ī tóu shùn wěi

基本解释谓对上下各方都听从、依顺。

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五回:“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,再不能依头顺尾,必有两场气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依头顺尾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依头顺尾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品头论足郭澄清《大刀记》开篇十二:“他们指手划脚,品头论足。”
畏首畏尾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十七年》:“古人有言云:‘畏首畏尾,身其余几?’”
焦头烂额东汉 班固《汉书 霍光传》:“令论功而清宾,曲突徙薪亡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耶?”
流离琐尾《诗经 邶风 旌丘》:“琐兮尾兮,流离之子”。
抱头鼠窜宋 苏轼《代侯公说项羽辞》:“夫陆贾,天下之辩士,吾前日遣之,智穷辞屈,抱头鼠窜,颠狈而归,仅以身免。”
翘尾巴毛泽东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》:“一万年也不要骄傲,永远不要翘尾巴。”
太岁头上动土元 无名氏《打董达》第二折:“我儿也,你寻死也,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!”
齐头并进周恩来《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实事求是,循序前进,齐头并进,迎头赶上。”
顺口溜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:上面放,下面望,中间有些顶门杠!”
晕头转向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儿子居然变了,而且变得这么快!”
尾生之信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
杨柳依依
头面人物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
出头露面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,况是过来人,惯家儿,也不害什么羞耻。”
危急关头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对她也很好,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。”
节哀顺变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丧礼,哀戚之至也;节哀,顺变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
逆来顺受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12出:“逆来顺受,须有通时。”
春冰虎尾《尚书·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
鬼头鬼脑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巢氏有兄弟巢大郎,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,奉承得姊夫姊姊好。”
粗服乱头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裴令公有俊容仪,脱冠冕,粗服乱头皆好。时人以为玉人。”
吴头楚尾宋·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:“《职方乘序》:‘吴头楚尾。’”
死对头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萧瑟洋场》:“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,犯不着为这点小事,做成个死对头。”
依样画葫芦宋 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颇闻翰林草制,皆检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‘依样画葫芦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
当头棒喝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竖起拂子,僧便喝,师便打。”
首尾两端《后汉书 西羌传》:“初,饥五同种大豪卢匆,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,而首尾两端。”
头上末下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19回:“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,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!”
牛头不对马嘴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》:“见鬼,大爷自姓高,是江西人,牛头不对马嘴!”
拳头产品吴茂盛《驻京办》第十章:“茶籽油爽滑清香、味醇浓厚,营养丰富,乃油中极品,是我们香州著名的拳头产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