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求仁得仁求仁得仁的故事

求仁得仁的成语故事


拼音qiú rén dé rén

基本解释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求仁得仁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求仁得仁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得意洋洋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难得糊涂林语堂《中国人之聪明》:“郑板桥曰:‘难得糊涂’。”
反手可得《荀子·非相》:“诛旦公,定楚国,如反手尔。”
不可多得东汉 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若衡等辈,不可多得。”
小人得志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为谢晦檄京邑》:“若使小人得志,君子道消。”
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8回:“往上一瞧,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,心中欢喜不尽,暗说道:‘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’”
一视同仁唐 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反求诸己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
志满意得宋 陆九渊《与刘伯协书》:“当无道时,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,小人志得意满,君子阨穷祸患,甚者在囹圄,伏刀锯、投荒裔。”
诛求无度《旧唐书·于頔传》:“擅兴全师,僭为正乐,侵辱中使,擅止制囚,杀戮不辜,诛求无度,臣故定谥为厉。”
当仁不让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孜孜以求孙犁《芸斋琐谈》:“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、有根有据、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,也为人所熟知了。”
仁义道德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
不得而知唐 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故虽谏且议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
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清·张岱《与祁世培》:“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,缅焉呈面,公姑具眼,是妍是丑,其必有以区别之也。”
供不应求《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》:“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,每天生产一至二吨,供不应求。”
安闲自得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报仇》:“不如在家安闲自在,快活过了日子,却去讨这样烦恼吃!”
有求必应唐 李煙《妒神颂》:“所求必应,高山仰止。”
迫不得已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上》:“将为皇帝定立妃后,有司上名,公女为首,公深辞让,迫不得已,然后受诏。”
麻木不仁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天下作女孩儿的,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,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。”
止戈兴仁《汉晋春秋》:“将欲止戈兴仁,为百姓请命。”
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8回:“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。”
适得其反清 魏源《筹海篇 议守上》:“今议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,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。’不知此适得其反也。”
得天独厚明 张居正《答宗伯董浔阳》:“精神步履新锐少年弗逮也,何得天之厚如是哉!”
旗开得胜元 无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四折:“托赖主人洪福,旗开得胜,马到成功。”
仁者能仁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卖弄你仁者能仁,倚仗你身里出身。”
傲睨得志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0回:“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,傲睨得志,每日饮宴,无事少出,国政皆在相府商议。”
得过且过元 无名氏《小孙屠》戏文第四出:“孩儿,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,怕家中得过且过,出去做甚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