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惘若有失惘若有失的故事

惘若有失的成语故事


拼音wǎng ruò yǒu shī

基本解释惘:失意。神情颓丧,好像失去所爱所恋的样子。

出处三国·魏·吴质《答东阿王书》:“精散思越,惘若有失,非敢羡宠光之休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惘若有失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惘若有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举两失《纲鉴抄略》:“朝廷一举而两失。纵不能复后,宜还仲淹、道辅。”
一人有庆《尚书·吕刑》:“一人有庆,兆民赖之,其宁惟永。”
一失足成千古恨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9回:“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,此刻悔也来不及了。古人说的:‘一失足成千古恨,再回头是百年身。’”
一子失着,满盘皆输李欣《老生常谈·熟视无睹,充耳不闻》:“一子失着,满盘皆输,这是有的。”
一无所有《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》:“如水中之月,空里之风,万法皆无,一无所有。”
万不一失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、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一失。”
万不失一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治乡治邦莅天下者,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。”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韩信曰:‘先生相人何如?’对曰:‘贵贱在于骨法,忧喜在于容色,成败在于决断,以此参之,万不失一。’”
万无一失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万无失一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17卷:“子诚能如是,心无异缘,六根自静,默然而究,万无失一也。”
丈夫有泪不轻弹明·李开先《宝剑记》第37出:“回首西山日又斜,天涯孤客真难度;丈夫有泪不轻弹,只因未到伤心处。”
三人行,必有我师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三分天下有其二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。”
三生有幸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今能一见,是小生三生有幸矣。”
上方不足,下比有余《晋书 王湛传》:“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,下比魏舒有余。”
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4回:“从来江山秀丽,人物奢华,所以相传道:‘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。’”
下笔如有神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》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下笔有神唐·王勃《绵州北亭公宴序》:“五际飞文,想群众之不让;一言留赠,知下笔之有神。”
不可无一,不可有二《南齐书·张融传》:“太祖索奇爱融,为太尉时,时与融款接。见融常笑曰:‘此人不可无一,不可有二。’”
不可无一,不能有二清·张岱《周宛委墓志铭》:“如此异才,求之天下,真不可无一,不能有二也。”
不失圭撮东汉 班固《汉书 律历志上》:“量多少者不失圭撮。”
不失旧物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祀夏配天,不失旧物。”
不失时机周恩来《关于党的“六大”的研究》:“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,如果……努力去做,还不失时机。”
不失毫厘先秦 荀况《荀子 儒效》:“圣人也者,本仁义,当是非,齐言行,不失豪(毫)厘。”
不失黍絫《汉书 律历志上》:“权轻重不失黍絫。”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十黍为絫,十絫为一铢。”
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二回:“总而言之,一句话,现在的情形,我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”
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宋·欧阳修《与高司谏书》:“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,出入朝中称谏官,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。”
不知有汉,何论魏晋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,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不汉,何论魏晋。”
不绝若线《公羊传 僖公四年》:“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何休注:“线,缝帛缕,以喻微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