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福为祸始福为祸始的故事

福为祸始的成语故事


拼音fú wéi huò shǐ

基本解释享福太甚就隐伏着祸端。亦作“福为祸先”。

出处晋·卢谌《赠刘琨》诗:“福为祸始,祸作福阶。”李善注引《韩诗》:“利为用本,福为祸先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福为祸始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福为祸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之为甚元·侯克中《归兴》诗:“一之为甚其能再,二者何由可得兼。”
一元复始《公羊传 隐公元年》:“元者何?君之始年也。春者何?岁之始也。”
一分为二宋·邵雍《皇极经世绪言》第七卷:“是故一分为二,二分为四。”
一吐为快谌容《真真假假》:“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,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。”
一心为公
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父子无隔宿之仇!”
一言为定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贾琏笑道:‘你我一言为定。只是我信不过二弟,你是萍踪浪迹,倘然去了不来,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。’”
一言为重,百金为轻宋·王安石《商鞅》:“自古驱民在信诚,一言为重百金轻。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”
一路福星清 范寅《越谚》上卷:“一路福星,又一路顺风,送远行语。”
三人为众东汉 班固《汉书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》:“三人为众,虽难尽继,宜从尤功。”
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娘道:‘我儿,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,只恐没处走。’”
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三折股为良医唐·欧阳詹《送洪孺卿赴举序》:“三折股为良医。予五升词扬,四遭渏摭,是以窃知乎之则。”
三折肱为良医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知为良医。”
三折肱,为良医《左传·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,知为良医。”
上下为难
下不为例明 余继登《曲故纪闻》:“疏闻,英宗谓吏部臣曰:‘此人子之至情,予以移封,后不为例。”
下车之始《隋书 刘行本传》:“然臣下车之始,与其为约。”
下车伊始《隋书 刘行本传》:“然臣下车之始,与其为约。此吏故违,请加徒一年。”
不为五斗米折腰《晋书 陶潜传》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”
不为已甚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仲尼不为已甚者。”朱熹集注:“己,犹太也。杨氏曰:‘言圣人所为,本分之外,未加毫末。’”
不以为奇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3回:“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,大家亦都见惯,不以为奇。”
不以为意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》:“临淄官徒有在京邑,闻怀砖慕势,咸共耻之,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。”
不以为然宋 苏轼《再乞罢详定役法状》:“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,只当招募,不当定差,执政不以为然。”
不以为耻《邓析子 转辞》:“今挂劓不以为耻,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。”
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,或懂得甚少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”
不得已而为之宋·辛弃疾《九议》:“岁币郊祀之费,是不得已而为之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