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枯燥乏味枯燥乏味的故事

枯燥乏味的成语故事


拼音kū zào fá wèi

基本解释枯燥:单调无趣。指单调缺乏情趣兴味。

出处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8章:“一个人开车真是枯燥乏味。如果润生在旁边坐着,他们还能说点什么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枯燥乏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枯燥乏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石枯松老金·丘处机《水龙吟·道运》词:“海移山变,石枯松老。”
气味相投宋 葛长庚《水调歌头》:“天下云游客,气味偶相投。暂时相聚,忽然云散水空流。”
三月不知肉味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”
摧枯拉朽《晋书 甘卓传》:“将军之举武昌,若摧枯拉朽,何所顾虑乎?”
枯树开花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》:“起烟于寒灰之上,生华于已枯之木。”
枯木逢春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》:“问:‘枯树逢春时如何?’师曰:‘世间希有。’”
一将功成万骨枯唐·曹松《已亥岁感事》诗:“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。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
摧朽拉枯清·昭槤《啸亭杂录·江阴口谈之诬》:“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,所至摧朽拉枯,无不立下。”
海枯石烂金 元好问《西楼曲》:“海枯石烂两鸳鸯,只合双飞便双死。”
枯燥无味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因此,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,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。”
山珍海味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9回:“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,也吃腻了。”
拉枯折朽宋·文莹《玉壶清话》第七卷:“食罢,将战,伦举兵一鏖,如拉枯折朽。”
集苑集枯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暇豫这吾吾,不如鸟乌;人皆集于苑,己独集于枯。”
不乏其人清 吕留良《与陈执斋书》:“然则如今之篯侯,远近不乏其人。”
枯株朽木宋 陈亮《又癸卯秋书》:“如亮已为枯株朽木,与一世并无所关涉,惟于秘书,不敢不致其区区耳。”
拉朽摧枯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“以吾愤激之众,击彼骄惰之师,拉朽摧枯,未云其易,解围定霸,在此一役。”
意味深长宋 程颢、程颐《河南程氏遗书》:“读之愈久,但觉意味深长。”
猪八戒吃人参果,全不知滋味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你这奴才,‘猪八戒吃人参果,全不知滋味’!”
枯木死灰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枯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
枯木朽株汉 邹阳《狱中上梁王书》:“故有人先谈,则以枯木朽株,树功而不忘。”
有滋有味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8卷:“有许多话头做作,哄动这些血气未定的少年,其实有枝有叶,有滋有味。”
津津有味明 朱之瑜《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》:“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,可见理胜之文,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。”
耐人寻味清 张贵胜《遣愁集 卷一 绝倒》:“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‘条眉批’,从对面托出,耐人寻味。”
枯蓬断草《中国民间故事选·六弟兄》:“姑娘离家以后,像是枯蓬断草一样,到处漂流。”
舌敝唇枯孙中山《<民报>发刊词》:“近时志士,舌敝唇枯,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。”
回味无穷宋 王禹偁《小畜集 卷六 橄榄》诗:“良久有回味,始觉甘如饴。”
摧枯拉腐《三合会讨满清檄文》:“摧枯拉腐,破釜沉舟。”
臭味相投宋 牟献《木兰花慢》:“不妨无蟹有监州,臭味喜相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