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眉目分明眉目分明的故事

眉目分明的成语故事


拼音méi mù fēn míng

基本解释眉目:眉毛和眼睛,泛指容貌。容貌清楚。形容面容端正清晰。

出处杨朔《泰山极顶》:“万里长空,云彩丝儿都不见,素常雾腾腾的山头,显得眉目分明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眉目分明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眉目分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经明行修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吉传》:“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,经明行修,宜显以厉俗。”
目迷五色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。”
月明如水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折:“彩云何在,月明如水浸楼台。”
分道扬镳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昂首伸眉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乃欲仰首伸眉,论列是非,不亦轻朝廷,羞当世之士耶!”
骨肉分离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0卷:“谁知死后缠绵,恩变成仇,害得我骨肉分离,死无葬身之地,我好苦也!我好恨也!”
扬眉吐气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何惜阶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扬眉吐气,激昂青云耶?”
身无分文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现在是身无分文,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。”
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》:“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”南朝 宋 裴松之注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月明千里南朝 宋 谢庄《月赋》:“美人迈兮音尘阙,隔千里兮共明月。”
劳燕分飞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东飞伯劳歌》:“东飞伯劳西飞燕,黄姑织女时相见。”
明若观火《尚书 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宋 蔡沈集传:“我视汝情,明若观火。”
卬首信眉《汉书 司马迁传》:“今已专职形为埽除之隶,在阘茸之中,乃欲卬首信眉,论列是非,不亦轻朝廷,羞当世之士邪!”
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《自嘲》: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”
目光短浅周克芹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第一章:“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,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。”
色飞眉舞清·杨复吉《梦阑琐笔·蔡涛》:“蔡曰:‘步月山坞,忽闻清音,令人色飞眉舞。’”
首身分离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
缘悭分浅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缘悭分浅,不获再睹丰仪。”
逢人只说三分话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
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《游山西村》诗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
正身明法《晋书 元帝纪》:“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,正身明法,抑齐豪强,存恤孤独,隐实户口,劝课农桑。”
明知故问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:“见他这番光景,明知故问道:‘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?”
拭目以待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
不分青红皂白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六:“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。”
明争暗斗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害一天,闹成所谓‘府院之争’。”
简明扼要毛泽东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》:“讲话、演说、写文章和写决议案,都应当简明扼要。”
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谢扶民《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》:“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,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