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立身扬名立身扬名的故事

立身扬名的成语故事


拼音lì shēn yáng míng

基本解释立身: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;扬:传布。使自己立足于社会,名声远扬。

出处三国 魏 应璩《与从弟君苗君胄书》:“潜精坟籍,立身扬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立身扬名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立身扬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三十而立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扬汤止沸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》:“卓未至,进败”裴松之注引《典略》:“臣闻扬汤止沸,不如灭火去薪。”
实至名归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5回:“敦伦修行,终受当事之知;实至名归,反作终身之玷。”
分道扬镳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扬眉吐气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何惜阶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扬眉吐气,激昂青云耶?”
身无分文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现在是身无分文,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。”
安身之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:“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,庶可拒曹操也。”
名士风流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方术传论》:“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”
遏恶扬善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”
大名鼎鼎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听人家,像他这样大名鼎鼎,还怕有不晓得的。”
名山大川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亭亭玉立《北齐书 徐之才传》:“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变成一美妇人,去地数丈,亭亭而立。”
挺身而出《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》:“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,使人告于邻郡,得援军数百,逐其草冠,复有其城,毫民赖是以济。”
出师无名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师无名哉?”
孤身只影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三折:“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,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。”
斗方名士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,天天弄些诗去登报,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。”
首身分离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
鹤立鸡群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有人语王戎曰:‘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。’”
臭名远扬《宋书 刘义真传》:“案车骑将军义真,凶恶之性,爰自稚弱,咸阳之酷,臭声远播。”
正身明法《晋书 元帝纪》:“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,正身明法,抑齐豪强,存恤孤独,隐实户口,劝课农桑。”
扬幡擂鼓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扬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见了。”
名重一时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七:“师住径山时,名重一时,如侍郎张公子韶,状元汪公圣锡少卿、冯公济川俱问道。”
当机立断汉 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。”
顿挫抑扬宋 魏庆之《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〈归去来辞〉》:“陶渊明罢彭泽令,赋《归去来》,而自命曰辞。迨今人歌之,顿挫抑扬,自协声律,盖其词高甚。”
功成名就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以身试法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尊传》:“明慎所职,毋以身试法。”
一文不名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反治其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