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歧路亡羊歧路亡羊的故事

歧路亡羊的成语故事


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

基本解释亡:丢失。在岔道上跑丢了羊。比喻人生道路复杂;掌握不好方向会误入歧途;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。

出处《列子 说符》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歧路亡羊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歧路亡羊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路风尘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国舅老爷大喜!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。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,说今日大驾归府,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,不知赐光谬领否?”
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
条条大路通罗马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,就打断了她的话,说:‘条条大路通罗马。’”
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一折:“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,若有些儿好歹,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
陌路相逢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八回:“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,欲言恩,恩深难言;欲言情,又无情可言。”
穷家富路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23回:“再者银子虽多,贤弟只管拿去。俗语说得好:‘穷家富路。’”
杜绝言路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操欲迷夺时明,杜绝言路。”
投石问路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2回:“此名为‘投石问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沟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实地,再没有听不出来的。”
饿虎吞羊《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如饿虎吞羊。”
半路出家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必由之路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认路,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,而不可须臾舍矣。”
十羊九牧《隋书 杨尚希传》:“所谓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
路无拾遗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
分路扬镳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狭路相逢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:“不如做个计较,放了他回去,狭路相逢,安知没有报恩之处?”
亡命之徒《周书 郭彦传》:“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。”
羊质虎皮西汉 扬雄《法言 吾子》:“羊质虎皮,见草而悦,见豺而战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
家破人亡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》:“师曰:‘家破人亡,子归何处?’”
慌不择路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:“看看天色将晚,脚又疼,肚又饥,正是慌不择路,望山僻小径只顾走。”
亡魂失魄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二折:“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,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。”
绝路逢生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桂员外途穷忏悔》:“常言‘吉人天相,绝处逢生。’”
广开言路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来历传》:“朝廷广开言事之路,故且一切假贷。”
角巾东路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
亡羊补牢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
路见不平,拔刀相救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续集·金竹寺》:“路见不平,拔刀相救。佛菩萨赏其义侠,故远导幻影以生之。”
车到山前必有路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四章:“高大哥,‘车到山前必有路’,‘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’的。”
亡魂丧胆明 无名氏《破天阵》:“杀匈奴亡魂丧胆,保家邦万载咸宁。”
挂羊头卖狗肉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第31卷:“悬羊头,卖狗肉,知它有甚凭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