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残膏剩馥残膏剩馥的故事

残膏剩馥的成语故事


拼音cán gāo shèng fù

基本解释残:剩余;膏:油脂;馥:香气。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。

出处《新唐书 杜甫传赞》:“浑涵汪茫,千汇万状,兼古今而有之,他人不足,甫乃厌余,残膏剩馥,沾丐后人多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残膏剩馥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残膏剩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残花败柳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,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,指望生则同衾,死则共穴。”
风卷残云唐 戎昱《霁雪》:“风卷残云暮雪晴,江烟洗尽柳条轻。”
抱残守缺东汉 刘歆《移书让太常博士》:“犹欲抱残守缺,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亡(无)从善服义之公心。”
残兵败将明 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如今追击残兵败将,遂收故境,引兵而回。”
风烛残年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只这风烛残年,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,望肚子里流。”
胜残去杀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善人为邦百年,亦可以胜残去杀矣。”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夫报忿除害,捐残去杀,朕之所图于将军也。”
自相残杀《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》:“季龙十三子,五人为冉闵所杀,八人自相残杀。”
苟延残喘宋 陈亮《与范东叔龙图》:“亮自七八月之交,一病垂死,今幸苟存延喘,百念皆已灰灭。”
残缺不全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十二:“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,不是虚造骗人的;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,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。”
除残去秽《后汉书·梁统传》:“仁者爱人,义者政理,爱人以除残为务,政理以去乱为心。” 汉·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故在济南,始除残去秽,平心选举,违忤诸常待。”
余钱剩米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:“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,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,除自给外,每年有余剩。”
老弱残兵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2回:“城中无粮,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,彼必不为备,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。”
膏肓泉石明·洪应明《菜根谭》:“无膏肓泉石之癖,而常自醉酒耽诗。”
断墨残楮明 王世贞《俞紫芝<急就章>》:“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,遂与仲温并驱。”
残民以逞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:“《诗》所谓‘人之无良’者,其羊斟之谓乎!残民以逞。”
残年余力《列子·汤问》:“甚矣,汝之不惠,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。”
断编残简宋·黄庭坚《读书呈几复》:“身入群经作蠹鱼,断编残简伴闲居。”
败柳残花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三折:“他是个女孩儿家,你索将性儿温存……休猜做败柳残花。”
老弱病残邓小平《尊重知识,尊重人才》:“科研人员美国有一百二十万,苏联九十万,我们只有二十多万,还包括老弱病残,真正顶用的不很多。”
膏腴之地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东割膏腴之地,以为桂林、象郡。”
去杀胜残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思所以振民育德,去杀胜残,解网更张,置之仁寿。”
断幅残纸《宣和书谱·行书·吴通玄》:“至于文稿,断幅残纸人争传之。”
残羹冷炙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4回:“乒乒乓乓,把吃剩的残羹冷炙,翻的到处都是。”
芬芳馥郁张恨水《啼笑姻缘》第二回:“家树先不必看她那人就闻到一阵芬芳馥郁的脂粉味。”
武昌剩竹《晋书 陶侃传》:“时造船,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,咸不解所以。后正会,积雪始晴,听事前作雪犹湿,于是以屑布地。及桓温伐蜀,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(钉)装船。其综微密,皆此类也。”
刳脂剔膏
残编断简宋 欧阳修《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》:“残编断简,出于屋壁。”
残兵败卒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73回:“杨铁刀恃着凶勇,保了元太子及些残兵败卒,约有二千余众,向北而驰,被朱亮祖同廖永忠赶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