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泥牛入海泥牛入海的故事

泥牛入海的成语故事


拼音ní niú rù hǎi

基本解释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。比喻一去不返;杳无音信。

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》:“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无消息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泥牛入海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泥牛入海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服牛乘马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,以利天下。”
海内存知已,天涯若比邻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与君离别意;同是宦游人。海内存知己;天涯若比邻。”
醋海翻波
入吾彀中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一:“私幸端门,见新进士缀行而出,喜曰:‘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!’”
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
壮气吞牛明 孙梅锡《琴心记》第二十出:“男儿汉壮气吞牛,丈夫志岂困荒丘?”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?”
高耸入云刘伯承《回忆长征》:“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,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。”
致远恐泥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;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”
放牛归马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体恤入微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,必须明白透澈,体恤入微。”
百川归海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氾论训》:“百川异源,而皆归于海;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。”
裾马襟牛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
犀牛望月《关尹子 五鉴》:“譬如犀牛望月,月形入角,特因识生,始有月形,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。”
天涯海角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
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章炳麟《社会通诠商兑》:“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,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,宁自啖而不足。”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
牛口之下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夫五羖大夫,荆之鄙人也。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,行而无资,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期年,缪公知之,举之牛口之下,而加之百姓之上,秦国莫敢望焉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。
神出鬼入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善者之动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
遁入空门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,遁入空门,我听见,并不惊异。”
汗牛充栋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
庖丁解牛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……”
归马放牛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海底捞月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7卷:“先前的两个轿夫,却又不知姓名住址,有影无踪,海中捞月,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。”
气吞牛斗明 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〈蟠桃记 诞孙相庆〉》:“看兰孙,气吞牛斗,知不是等闲人。”
海水不可斗量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
文山会海《人民日报》1988年11月26日:“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,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,该是一件幸事。”
道山学海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游学》:“道山学海功非浅,孔思周情文可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