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掎摭利病掎摭利病的故事

掎摭利病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ǐ zhí lì bìng

基本解释掎摭:指摘;利病:利害,好坏。形容品评优劣好坏。

出处三国·魏·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,而好诋呵文章,掎摭利病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掎摭利病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掎摭利病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干净利落赵树理《李家庄的变迁》:“不是老人家,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?”
同病相怜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损人不利己鲁迅《书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对的。”
急功近利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》: “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,修其理不急功。”
唯利是图晋 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名过其实,由于夸诳,内抱贪浊,惟利是图。”
出师不利浩然《艳阳天》第29章:“今天真是出师不利,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。”
弊多利少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18章:“从咱们的安全上想,可是弊多利少啊!”
利欲熏心宋 黄庭坚《赠别李次翁》诗:“利欲熏心,随人翕张。”
去害兴利唐·韩愈《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》:“后佐河阳军,任事去害兴利。”
无病呻吟宋 辛弃疾《临江仙》词:“百年光景百年心,更欢须叹息,无病也呻吟。”
计功谋利明·钟士懋《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》:“以其计功谋利之心,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,譬犹建樛屈之木,而为测景之表。”
丧心病狂《宋史 范如圭传》:“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,忘仇辱国之罪,且曰:‘公不丧心病狂,奈何为此?必遗臭万世矣。’”
名利双收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4回:“但愿吾兄从此一帆风顺,升官发财,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发,真是名利双收,再好没有。”
利害得失清·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豪杰传》第四回:“我虽然素有是志,可恨自己学问太浅,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,详详密密说将出来,感动大众,所以稽延至今,甚为憾事。”
生老病死《敦煌变文集 八相变》:“生老病死相煎逼,积财千万总成空。”
惟利是图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勤求》:“由于夸诳,内抱贪浊,惟利是图。”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坐收渔利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……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
无往不利唐 李虚中《命书》:“官高禄厚,无往不利。”
掎裳连襼晋·潘岳《藉田赋》:“蹑踵侧肩,掎裳连襼。”
因势利导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善战者,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
掎裳连袂宋·刘从义《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》:“服靓妆,继日以掎裳连袂。”
见利忘义东汉 班固《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》:“当孝文时,天下以郦寄为卖友。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利齿能牙元 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一折:“这妮子使着呵,早妆聋做哑。泼贱才,堪人骂,再休来利齿能牙。”
争权夺利邹韬奋《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》:“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。”
天时地利人和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《孙膑兵法 月战》: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”
痛心病首《新唐书 突厥传上》:“帝谓群臣曰:‘往国家初定,太上皇以百姓故,奉突厥,诡而臣之,联常痛心病首,思一刷耻于天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