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养精畜锐养精畜锐的故事

养精畜锐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ǎng jīng xù ruì

基本解释养:休养;蓄:积蓄;锐:锐气。保养精神,蓄集锐气。

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四回:“且待半年,养精畜锐,刘表、孙权可一鼓而下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养精畜锐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养精畜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精雕细刻《共青团员;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》(1982年2月5日《中国青年报》社论):“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;点点滴滴、精雕细刻;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。”
骄生惯养胡朴安《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》:“富贵家之小孩,骄生惯养,大半身体柔弱,时膺疾病。”
进锐退速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其进锐者,其退速。”
俭以养德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”
精明强干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,又都是些精明强干、久经审案的能员,那消几日,早问出许多贼款来。”
精兵强将《晋书·郗鉴传》:“使君若顾二帝,自可不行,宜急下檄文,速遣精兵猛将。”
锐不可当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1卷:“侯元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,锐不可当。”
无精打采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小红待要过去,又不敢过去,只得悄悄向潇湘馆,取了喷壶而回;无精打采,自向房内躺着。”
韬光养晦《荡寇志》第76回:“贤侄休怪老夫说,似你这般人物,不争就此罢休。你此去,须韬光养晦,再看天时。”
精明能干《新唐书 苏弁传》:“弁通学术,吏事精明,承延龄后,平赋缓役,略烦苛,人赖其宽。”
娇生惯养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:“似这几日,我看菩萨的面上,不和你一般见识,谁想娇生惯养了,你通常不像样了。”
精耕细作毛泽东《做革命的促进派》:“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,人多一点,还是有饭吃。”
人逢喜事精神爽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七回:“人逢喜事精神爽,闷向心来瞌睡多。”
精打细算冰心《咱们的五个孩子》:“教给他们记帐,看看钱都花在哪里,教给他们精打细算。”
薄养厚葬
去粗取精毛泽东《实践论》:“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。”
精诚所加,金石为开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广陵思王荆传》:“精诚所加,金石为开。”
精神满腹《晋书 温峤传》:“深结钱凤,为之声誉;每曰:‘钱世仪精神满腹。’”
休养生息唐 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高宗、中、睿,休养生息,至于玄宗,受报收功。”
聚精会神汉 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。”
精卫填海晋 陶渊明《山海经》诗:“精卫衔微木,将以填沧海。”
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马南邨《不要秘诀的秘诀》:“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,要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。”
励精图治《宋史 神宗纪赞》:“厉精图治,将大有为。”
精神抖擞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》:“(僧)问:‘光吞万象从师道,心月孤圆意若何?’师曰:‘抖擞精神着。’”
精疲力竭宋 司马光《司马温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》诗:“筋疲力弊不入腹,未议县官租税促。”
励志竭精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定以天下布衣励志竭精,以赴延阙。”
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郭先生,自古‘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’,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!”
精益求精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’”宋 朱熹注:“言治骨角者,既切之而复磋之;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复磨之,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