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枕戈饮血枕戈饮血的故事

枕戈饮血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ěn gē yǐn xuè

基本解释枕着武器,咽着血泪。形容极度悲愤,矢志报仇杀敌。

出处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五:“贼氛未殄,主上焦劳,凡为臣子,皆当枕戈饮血,共愤同仇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枕戈饮血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枕戈饮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饮鸩止渴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霍諝传》:“譬犹疗饥于附子,止渴于鸩毒,未入肠胃,已绝咽喉。”
血气方刚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。”
金戈铁马《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》:“金戈铁马,蹂践于明时。”
止戈为武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非尔所知也。夫文,止戈为武。”
吸血鬼
长夜之饮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。”
同室操戈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饮水思源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有血有肉秦牧《艺海拾贝 核心》:“但是总觉得那种思想交锋并不是有声有色,有血有肉,语言独特,激动人心的。”
鲜血淋漓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四折:“猿背弯躬,醉眼朦胧,腰项斜称,呀!他可早鲜血淋漓了战袍领!”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七十一回:“也有打破头的,鲜血淋漓,好不惨伤。”
止戈兴仁《汉晋春秋》:“将欲止戈兴仁,为百姓请命。”
反戈一击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吾与杨军反戈击之。”
挥戈反日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鲁阳公与韩构难,战酣日暮,援戈而伪(挥)之,日为之反三舍。”
倒载干戈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倒载干戈,包之以虎皮……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。”
一枕黄粱唐·沉既济《枕中记》载,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,历尽富贵荣华,一觉醒来,主人黄粱尚未熟。
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》:“某甲虽在黄梅随众,实未省自己面目。今蒙指授入处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今行者,即是某甲师也。”
高枕无忧《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》:“且游猎旬日不回,中外之情,其何以堪,吾高枕无忧矣。”
茹毛饮血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未有火化,食草木之食,鸟兽之肉,饮其血,茹其毛。”
呕心滴血清·秋瑾《精卫石·序》:“余愿呕心滴血以拜求之,祈余二万万女同胞无负此国民责任也。”
化干戈为玉帛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原道训》:“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,诸侯背之,海外有狡心。禹知天下之叛也,乃坏城平池,散财物,焚甲兵,施之以德,海外宾服,四夷纳职,合诸侯于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。”
反戈相向《尚书·武成》:“前徙倒戈,攻于后以北。”
心血来潮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34回:“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,正运元神,忽心血来潮。”
倒戈卸甲《续传灯录》:“雪峰三上投子,九到洞山,为什么倒戈卸甲?”
杀人不见血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,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,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。”
大动干戈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;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”
箪食瓢饮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
不饮盗泉《尸子》:“(孔子)过于盗泉,渴矣而不饮,恶其名也。”
饮食男女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