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敏而好学敏而好学的故事

敏而好学的成语故事


拼音mǐn ér hǎo xué

基本解释敏:聪明。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。

出处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敏而好学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敏而好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三十而立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闻风而动宋 陈亮《祭赵尉母夫人文》:“登堂莫及,闻风而起。”
学无止境清·刘开《问说》:“理无专在,而学无止境也,然则问可少耶?”
半途而废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”
博学多闻《文子 精诚》:“虽博学多闻,不免于乱。”
脆而不坚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华而不实,脆而不坚。”
轻而易举《诗经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”宋 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,然人莫能举也。”
学贯中西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6回:“博了个熟识时务,学贯中西的名气。”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迷而不反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。”
心有余而力不足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见力不足者,盖有之矣,我未之见也。”
好说歹说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回:“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,说我们都是乡邻,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。”
悬而未决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已将一切问题决定,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,悬而未决。”
挺身而出《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》:“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,使人告于邻郡,得援军数百,逐其草冠,复有其城,毫民赖是以济。”
笑骂由他笑骂,好官我自为之《宋史·邓绾传》:“笑骂从汝,好官须我为之。”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学以致用李新《为有源头活水来》:“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,学以致用,并且勤学苦学。”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
锲而不舍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易子而教
一拥而上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每人手提只小箱子,在人堆里等车,时时刻刻鼓励自己,不要畏缩,第一辆新车来了,大家一拥而上。”
存而不议唐·独孤及《仙掌铭并序》:“后代揭厉于玄踪者,聆其风而骇之,或谓诙诡不经,存而不议。”
乐道好古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哀而不伤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
学而时习之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
拂袖而去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
言而无信《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为言?”
擦肩而过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2回:“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