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通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通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tōng dū dà yì通都大邑都:都市;邑:城。四通八达的大都会、大城市。唐 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
tōng tóng zuò bì通同作弊作弊: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。串通一起做坏事。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你与孩儿通同作弊,乱我家法。”
tōng cái liàn shí通才练识博学多才,见识练达。唐·崔尚《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》:“夫其通才练识,赡学多闻,翰墨之工,文章之美,皆忘其所能也。”
tán yuán shuō tōng谈圆说通论说权变之道。明·高攀龙《答叶台山书》:“宁禀前哲之矩,硁硁为乡党自好,而不敢谈圆说通,自陷于无忌惮之中。”
tōng rú dá shì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、明智达理的学者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:“中兴以来,通儒达士班固、贾逵,郑兴父子,并敦悦之。”
tōng fēng tǎo xìn通风讨信犹言通风报信。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京邸叙亲》:“宫城中不比民家,虽皇后贵妃,难与父母往来,况宫女禁闭在内,谁能通风讨信。”
hù tōng yǒu wú互通有无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
chàng tōng wú zǔ畅通无阻畅:不停滞;畅利地。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运。多指事情能顺利地进行。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打通了安合公路,使北路的进军畅通无阻。”
tōng qián chè hòu通前彻后从开头到结尾。全部,整个。明·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经四》:“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,故得圣人之意。”
yī niàn tōng tiān一念通天十分专注的一个心念可以和上天沟通。指心念专一汉·魏伯阳《参同契》:“精勤不退,一念通天。”
fēng tōng dào huì风通道会风:风俗,风气;通:通“同”,共同;会:共同。指风俗人情有共同之处。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晋穆帝永和十二年》:“晋王与君邻藩,虽山河阻绝,风通道会,故来修好,君何怪焉!”
shén tōng guǎng dà神通广大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。现形容本领高超;无所不能。《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》:“师曰:‘你神通广大,去必无妨。’”
róng huì guàn tōng融会贯通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”
cǐ lù bù tōng此路不通指这种方法或途径行不通。周作人《我的复古的经验》:“但也因此得到一个极大的利益,便是‘此路不通’的一个教训。”
wén lǐ bù tōng文理不通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。《旧五代史·选举志》:“况此等多不究义,唯攻帖书,文理既不甚通,名第岂可妄与?”
dí guó tōng zhōu敌国通舟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。比喻众叛亲离。清·黄遵宪《由轮舟抵天津作》诗:“敌国通舟今日事,太仓稊米自家身。”
sì tōng bā dá四通八达通、达:畅通无阻。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。形容交通便利。《子华子 晏子问党》:“其涂之所出,四通而八达,游士之所凑也。”
shǒu yǎn tōng tiān手眼通天比喻办法多,手段高明。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,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。”
pǔ pǔ tōng tōng普普通通指平常的,一般的。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60回:“这一声,在别人听来只是普普通通的声气,不晓得什么道理,一进月英耳朵就宛如当头起个青天霹雳。”
tōng jiā zhī hǎo通家之好指两家交情深厚,象一家人一样。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四折:“有西邻赵国器,是这扬州奴父亲,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。”
róng huì guàn tōng融汇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,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。秦牧《艺海拾贝 独创一格》:“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,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,发扬创造性。”
tōng gōng yì shì通功易事分工合作,互通有无,拿多余的换没有的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
liù tōng sì dá六通四达犹四通八达。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49卷:“今谓明义各自为宜,少多非为定准,如六通四达,岂止三耶!”
shēng qì xiāng tōng声气相通彼此串通,互通消息。
bā miàn yuán tōng八面圆通形容为人处事圆滑,处处应付周全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要嘴巴会说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,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,真正要八面圆通,十二分周到,方能当得此任。”
bó tōng jīng jí博通经籍博:广博:籍:书籍。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。形容人学识渊博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融传》:“初,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,不应聘,名重关西,融从其游学,博通经籍。恂奇融才,以女妻之。”
róng shì guàn tōng融释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,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。清 戴名世《〈读易质疑〉序》:“世苟有通学古之士,潜心冥会,融释贯通,其于程朱继志述事,能补其所未及,是亦程朱之功臣也。”
tōng nán chè běi通南彻北谓贯穿南北。赵树理《三里湾》:“又往前走,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,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。”
tōng shǒu zhì wěi通首至尾从开始到结尾。犹言原原本本。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83回:“蕙娘将前前后后,通首至尾,说了一遍。”
chù lèi páng tōng触类旁通触类: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;旁通:互相贯通。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;就可以由此及彼;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。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
shí shí tōng biàn识时通变见“识时达变”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9回:“尔祖子文,为楚名臣,识时通变。”
sì tōng wǔ dá四通五达四通八达。形容交通畅达无阻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夫陈留,天下之冲,四通五达之郊地。”
tōng gǔ dá biàn通古达变通晓古代的学问,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。宋·王禹偁《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》:“非经天纬地、通古达变者,其文不贵,则文学得其士也。”
tōng cái zhī yì通财之谊谊:交情。在钱财上互通有无、互相支援的交情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你虽是个便家,况你我还有通财之谊;只是你在差次,那有许多银子?”
shí tōng yùn tài时通运泰泰:平安。时运通泰。形容时世遭遇都很顺利安泰。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周史》:“且忍耐在家里,俟时通运泰必有发迹的分也。”
jiǎn yào qīng tōng简要清通指处事简练扼要,明白通达。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》:“吏部郎阙,文帝问其人于锺会,会曰:‘裴楷清通,王戎简要,皆其选也。’”
guàn tōng róng huì贯通融会犹言融会贯通。宋·袁燮《〈象山先生文集〉序》:“自始知学,讲求大道,弗得弗措,久而寝明,又久而大明,此心此理,贯通融会,美在其中,不劳外索。”
tōng shàng chè xià通上彻下①谓从天到地。②从上到下。指所有的人。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73卷:“天地是举其大体而言,鬼神是举其中运动变化者,通上彻下而言。”
róng yè guàn tōng融液贯通犹融会贯通。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,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。清 秦笃辉《平书 文艺下》:“殆于圣贤之义理,心领神会,融液贯通,然后参之经史子集,以发其光华,范之规矩准绳,以密其法律,而后乃称为文。”
lěi shì tōng jiā累世通家累:接连;通家:世交。世世代代互相交好。《续汉书》:“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,同德比义而相师友,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。”
tōng shū dá lǐ通书达礼谓通诗书,懂礼仪。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卷:“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,倒有十分颜色,又且通书达礼。”
pī gǔ tōng jīn披古通今披:翻阅。通:通晓。研究历史,通晓古今。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书案铭》:“敬客礼贤,恭思俨束,披古通今,察奸理俗。”
tōng qú guǎng mò通衢广陌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。唐·牛僧儒《玄怪录·崔绍》:“二使者押绍之后,通衢广陌,杳不可知际,行五十许里。”
tōng qián zhì hòu通前至后见“通前彻后”。《平妖传》第十一回:“先从左壁上起,将手捻定,通前至后,凡有字处,次等拂过,共一十三张。”
tōng yuán shí wēi通元识微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。明·张居正《礼乐记》:“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,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,倘有通元识微之士,能于器数之间,仰溯圣人之蕴者,则有司存焉。”
tōng fēng bào xùn通风报讯见“通风报信”。秦牧《愤怒的海》:“徐大奎进城到县衙门去了,芹姊觑了便,才赶回来通风报讯给我们。”
wén tōng cán jǐn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。典出《南史·江淹传》。南朝梁江淹,字文通,年轻时就很有才华。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:“前以一匹锦相寄,今可见还。”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,张大怒说:“那得割截都尽。”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。典出《南史·江淹传》。南朝梁江淹,字文通,年轻时就很有才华。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:“前以一匹锦相寄,今可见还。”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,张大怒说:“那得割截都尽。”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。
páng tōng qǔ chàng旁通曲鬯见“旁通曲畅”。
tōng dōu dà bù通都大埠四通八达的大都会、大城市。同“通都大邑”。燕斌《<中国新女界杂志>发刊词》:“近年以来,朝野上下,始从事于女子教育问题,通都大埠之间,女校相继成立。”
tōng tuō bù jū通脱不拘通脱:放达不拘小节;不拘:不受限制。形容放达而不受礼法和世俗偏见的束缚。叶圣陶《微波》:“你从前那么通脱不拘,大家都称赞。”
shuǐ xiè bù tōng水洩不通汇:排泄。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。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。同“水泄不通”。
mù dá ěr tōng目达耳通形容感觉灵敏,非常聪明。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策考》:“噽为人览闻辩见,目达耳通,诸事无所不知。”
shēng rù xīn tōng声入心通声:话音。指一听见圣人的话,就能领悟它的深意。宋·张载《正蒙·三十》:“六十尽人物之性,声入心通。”
tōng shí dá biàn通时达变同“通权达变”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01回:“客新有从山东来者,曰蔡泽,其人有王伯之才,通时达变,足以寄秦国之政。”
tōng dá ān liàn通达谙练通达:明白;谙练:熟悉,熟练。深知人情事理,处理问题老练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这人既如此通达谙练,岂有连个礼的轻重过节儿,他也不明白的理?”
tōng rú dá shí通儒达识见“通儒达士”。《南齐书·礼志》:“汉之于周,世代于此,通儒达识,不以为非。”
tōng quán dá biàn通权达变通:懂得;权:权宜;达:通晓;懂得。通晓权宜;适应变化。指办事不死守常规;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只好通权达变,放在手下备用吧。”
tōng cái dá shí通材达识指博学多才、见识练达的人。宋·曾巩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至于通材达识,义烈节士,嘉言善状,皆见于篇,则足为后法。”
tōng quán dá lǐ通权达理通晓权宜与事理。汉·王粲《弹棋赋》序:“因行聘志,通权达理,六博是也。”
tōng tiān dá dì通天达地犹言顶天立地。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第三六回:“俺是通天达地,有一无二,带管本山山寨头名寨主女将军。”
wú suǒ bù tōng无所不通通:知道。没有什么不知道的。《孝经 感应》:“孝悌之至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。”
yī qiào bù tōng一窍不通窍:洞;这里指心窍。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tōng tiān chè dì通天彻地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。②从天到地,到处。元·石君宝《李亚仙花酒曲江池》第二折:“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,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。”
tōng rén dá cái通人达才通人:学识渊博的人;达才:通达事理的人。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《易》之为术,幽明远矣,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!”
tōng wén dá lǐ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。清·荻岸山人《平山冷燕》第七回:“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,然读书识字,通文达礼,有才有德,不减古之列女,岂有上以白壁之姿,下就青衣之列?”
shuǐ xiē bù tōng水楔不通见“水泄不通”。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敕既下,水楔不通,川县相知,榜标道路。”
tōng wén dá lǐ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。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二回:“周员外,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,我道为些什么,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!”
tōng dá gǔ jīn通达古今通:通晓;达:到达。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物。形容知识渊博,见闻广博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赞》:“唯孟轲、孙况、董仲舒、司马迁、刘向、扬雄,此数公者,皆博物洽闻,通达古今。”
tōng xiāo chè yè通宵彻夜整夜。明·无心子《金雀记·守贞》:“他爱我……通宵彻夜之妙。你与姐姐说,不要轻慢人。”
shū tōng èr yǒu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,学识丰富精湛。二酉,指大酉山、小酉山。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,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之。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《荆州记》。后因以此为喻。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引南朝·宋·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,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之。”
guǎng dà shén tōng广大神通神通:指神奇的本领。原为佛教语。形容本领、手段极为高超,无所不能。清·颐琐《黄绣球》第五回:“公门中人,三头六臂,广大神通,真令人无从捉摸。”
tōng rú shuò xué通儒硕学犹言通儒达士。《南史·贺瑒传》:“通儒硕学,复见贺生。今且还城,寻当相屈。”又《儒林传·顾越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计论无倦。”
tōng cái shuò xué通才硕学学识通达渊博的人。郑观应《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》:“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,粗得西学皮毛,辄满口名词,自诩为通才硕学……有不可一世之概。”
gǒu pì bù tōng狗屁不通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。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5回:“柳老赖婚狼心推测,冯生联句狗屁不通。”
tōng dōu jù yì通都巨邑同“通都大邑”。郑观应《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》:“通都巨邑虽有大学,而格致、诚、正、修、齐、治平之事不问矣。”
qióng tōng jiē mìng穷通皆命穷:不得志;通:通达。不得志和通达都是命中注定。元·马致远《残曲·女冠子》:“若论才艺,仲尼年少,便合封侯,穷通皆命也。”
wū què tōng cháo乌鹊通巢乌:乌鸦;鹊:喜鹊;通:通“同”,共同。乌鸦与喜鹊同巢。比喻异类和睦相处。《隋书·郭隽传》:“家门雍睦,七叶共居,犬豕同乳,乌鹊通巢,时人以为义感之应。”
qìng diào bù tōng庆吊不通庆:贺喜;吊:吊唁。不予贺喜、吊唁。指不与人来往章炳麟《平等论》:“是四类者,庆吊不通,婚媾不遂,载在册府,世世无有移易。”
yī tōng bǎi tōng一通百通一个主要的弄通了;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。通:通晓;懂得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,当时习了口诀,自习自练,将七十二般变化,都学成了。”
bó gǔ tōng jīn博古通今博:广博;知道得多;通:通晓。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。形容知识渊博。《晋书 石崇传》:“君侯博古通今,察远照迩,愿加三思。”
tōng gōng yì shì通工易事见“通功易事”。清·魏源《默觚·治篇》:“车马之驰驱,衣裳之曳娄,酒食鼓瑟之愉乐,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,泽及三族。”
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。现多比喻双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。灵犀:古人说犀牛是一种灵兽;它的角上有条白纹从角尖通向头脑;感应灵敏;所以称灵犀。唐 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
shuǐ xiè bù tōng水泄不通泄:泄漏。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。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。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德山门下,水泄不通,佛事门中,风行草偃。”
tōng yōu dòng wēi通幽洞微通晓、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佛光满禅师法嗣》:“并钩深索隐,通幽洞微。”
páng tōng qǔ chàng旁通曲畅亦作“旁通曲鬯”。普遍通达。
tōng jīn dá gǔ通今达古同“通今博古”。胡蕴玉《<中国文学史>序》:“述学派之流别,论政治之得失,纵有通今达古之才,而无瑰玮奇丽之笔,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。”
cái yùn hēng tōng财运亨通运:运气;命运;亨通:顺利;通畅。发财的运气好;钱赚得顺利;痛快。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0回:“谁知财运亨通,飘到长人国,那酒坛竟大获其利。”
tōng wén diào wǔ通文调武谓卖弄文才和武艺。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严刑》:“我这里是甚麽衙门?谁许你通文调武,可恶!”
bù tōng shì wù不通世务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。
yān huì guàn tōng淹会贯通犹融会贯通。明·高启《〈史要类钞〉序》:“遂使义理之微不备,事变之实不详,无以淹会贯通,明其同异而辨其得失矣。”
yī qiào tōng,bǎi qiào tōng一窍通,百窍通窍:孔。关键的一窍通了,百窍都通。形容关键的一点明白了,所有的也随之而明白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,当时习了口诀,自修自炼。”
tōng xiāo dá dàn通宵达旦整整一夜到天亮。通宵:整夜;达:到;旦:天亮。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》:“狮蛮社火,鼓乐笙箫,通宵达旦。”
tōng wén dá yì通文达艺多才多艺,知识渊博。《西游补》第一回:“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,却又慈悲太过。”
tōng biàn dá quán通变达权同“通权达变”。明·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余·熙朝乐事》:“二公通变达权,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。”
tōng tóng yī qì通同一气串通在一起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一十回:“况且打死的贼是周瑞的干儿子,必是他们通同一气的。”
dà xiǎn shén tōng大显神通神通:原为佛教用语;指无所不能的力量;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9回:“他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”
bó wù tōng dá博物通达博物:能辨别许多事物;通达:明白人情事理。形容学识渊博,通晓事理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》:“虽非正法,巨儒宿学,不能自解,博物通达之士也。”
huò rán guàn tōng豁然贯通豁然:开阔通达的样子;贯:贯穿;通:通晓。一下子就彻底明白;通晓了。宋 朱熹《大学章句》:“至于用力之久,而一旦豁然贯通焉。”
gāo bù tōng qú高步通衢见“高步云衢”。《石季龙载记上》:“朕闻良臣如猛兽,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,信矣哉!”
fēi tōng xiǎo kě非通小可非:不;通:同“同”;小可:寻常,一般。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,不能忽视。《永乐大典戏文·<小孙屠·朱令史诬陷孙必达>》:“这的是人命事,非通小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