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海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海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bā xiān guò hǎi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,各有一套法术,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,互相竞赛。明 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二折:“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,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,端的万古名扬。”
shí tóu dà hǎi石投大海石投海中迅速没入,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。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80回:“吕岳闻杨瑨之言,如石投大海,半晌无言。”
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。“四海”指天下,全国。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!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。”
hú chī hǎi hē湖吃海喝放肆地大吃大喝
yuán yòu hǎi hán原宥海涵宥:赦罪;原宥:原情赦罪;海涵:像大海一样气量大。原情赦罪,宽容包涵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大司农刘佑、迁尉冯琨、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,为之抵罪。蕃因朝会,固理膺等,请加原宥,升之爵任。”
hēi fēng niè hǎi黑风孽海喻环境、遭遇的险恶。清·珠泉居士《雪鸿小记》:“噫,黑风孽海,飘泊多矣!珑(王珑)以稚齿韶颜,独能早登彼岸,度亦有善根哉!”
ēn shān yì hǎi恩山义海恩爱像高山一样重,情义像大海一样深。形容恩惠深,情义重。宋·晁端海《卜算子》:“恩义重如山,情意深如海。假使黄金北斗高,这一分,何由买?”
tóu shān cuàn hǎi投山窜海山、海,荒凉边远之地。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。唐 李白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:“若使事得其实,罪当其身,则将浴兰沐芳,自屏于烹鲜之地,惟君侯死生!不然,投山窜海,转死沟壑,岂能明目张胆,托书自陈耶?”
zhì zài sì hǎi志在四海犹志在四方。北周·庾信《燕射歌辞·角调曲一》:“志在四海而尚恭俭,心包宇宙而无骄盈。”
xuè hǎi shēn chóu血海深仇形容仇恨极大、极深。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。清 陈天华《狮子吼》:“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,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。”
wǔ hú sì hǎi五湖四海五湖:我国的五大湖泊(指鄱阳湖、洞庭湖、洪泽湖、太湖、巢湖)。泛指四面八方;全国各地。有时也指世界各地。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。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斗笠为帆扇作舟,五湖四海任遨游。”
zhū chén cāng hǎi珠沉沧海珍珠沉在大海里。比喻人才被埋没。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师阃宾贤》:“珠沉沧海,玉韫荆山,剑秽黄埃,奇韬远略运灵台,长狐封豕谁无赖。”
tián hǎi yí shān填海移山把山移开填入大海之中。指仙术法力广大。比喻决心极大。
jiāng fān hǎi rǎo江翻海扰犹江翻海沸。清·无名氏《陆沉病》楔子:“遍地腥膻,直弄得江翻海扰,鼠偷狗盗,大劫何日了?”
hǎi xiào shān bēng海啸山崩大海汹涌呼啸,高山崩裂倒塌。形容来势凶猛急速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十四回:“楚兵人人耀武,个个扬威,分明似海啸山崩,天摧地塌。”
hóu mén sì hǎi侯门似海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。旧时豪门贵族、官府的门禁森严,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。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,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。唐·崔郊《赠去婢》:“公子王孙逐后尘,绿珠垂泪滴罗中;侯门一入深如海,从此萧郎是路人。”
jiǎo hǎi fān jiāng搅海翻江搅:搅拌;翻:翻腾。江海翻腾。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。元 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三折:“振乾坤雷鼓鸣,走金蛇电影开,他那里撼岭巴山,搅海翻江,倒树摧崖。”
jiāng hǎi zhī shì江海之士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。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刻意》:“此江海之士,避世之人,闲暇者之所好也。”
hǎi fèi jiāng fān海沸江翻大海沸腾,江河翻滚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。明 无名氏《那吒三变》第四折:“怒时节海沸江翻,恼时节天昏地惨。”
wén jiāng xué hǎi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、大海般深广博大。唐·郑愔《柏梁体联句》:“文江学海恩济航。”
hú dǎ hǎi shuāi胡打海摔比喻经得起磕碰,不娇贵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,胡打海摔的惯了的。”
hú chī hǎi hē胡吃海喝无节制地大吃大喝。
chéng fú fú hǎi乘桴浮海桴:小筏子。乘小筏子浮游海外。比喻远行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”
bǎi chuān fù hǎi百川赴海百:表示多。川:江河。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。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。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。《朱子语类·卷二·理气下》:“百川赴海而海不溢。”
cuī shān jiǎo hǎi摧山搅海摧:毁坏;搅:搅动。能摧毁高山搅动大海。形容威力和声势很大。明·无名氏《齐天大圣》第二折:“到来日战鼓连天,喊声振地,猛烈神摧山搅海,连珠炮有似轰雷。”
rén bù kě mào xiàng,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相:估量,评价。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别是一番面目,想到:‘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!’”
hǎi dǐ lāo zhēn海底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。形容很难找到。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一面点起民壮,分头追捕,多应是海底捞针,那寻一个。”
sì hǎi bō jìng四海波静比喻天下太平。
dà hǎi yī zhēn大海一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。比喻无从寻觅。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王本立天涯求父》:“这王珣踪迹无方,分明大海一针,何从捞摸。”
dà hǎi lāo zhēn大海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枚针。比喻范围大;没有线索;事情很难办成。含有白费力气之意。明 王錂《春芜记 定计》:“觅利如大海捞针,搅祸似干柴引火。”
náng kuò sì hǎi囊括四海囊括:比喻统统包罗在内。指统一全国。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孝公据殽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,君臣固守,以窥周室,有席卷天下、包举宇内、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”
yí shān huí hǎi移山回海移动山岳,旋转大海。比喻竭尽全力,克服巨大困难。《南宫词纪 题情 琥珀猫儿坠》:“移山回海,招赘相公宅。多就了除名烟月牌。”
hǎi kuò tiān kōng海阔天空阔:辽阔。像海一样辽阔;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。指天地宽广无边。原比喻人心胸开阔;无拘无束。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;没有中心。唐 刘氏瑶《暗别离》:“朱弦暗断不见人,风动花枝月中影;青鸾脉脉西飞去,海阔天空不知处。”
yún bēi hǎi sī云悲海思如云似海的愁思。《梁书·豫章王综传》:“窥明镜,罢容色,云悲海思徒揜抑。”
yún chuí hǎi lì云垂海立垂:低下。云低垂,海水陡立。比喻帝王的威德或文辞雄浑壮丽。唐·杜甫《朝献太清宫赋》:“九天之云下垂,四海之水皆立。凤凰威迟而不去,鲸鱼屈矫以相吸。”
yún chóu hǎi sī云愁海思见“云悲海思”。唐·李白《飞龙引》之一:“骑龙飞上太清家,云愁海思令人嗟。”
chóu shān mèn hǎi愁山闷海忧愁如山,苦闷似海。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,象海一样深,无法排遣。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二折:“俺又不曾弄月嘲风,怎揽这场愁山闷海。
hǎi nèi cún zhī jǐ,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已,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;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。形容思想感情相通;再远也亲近。海内;四海之内;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;把国内称为海内;现泛指世界。天涯:天边;比邻:紧靠的边邻。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与君离别意;同是宦游人。海内存知己;天涯若比邻。”
chūn guāng rú hǎi春光如海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。叶圣陶《春光不是她的了》:“不知什么地方送来蜜蜂的嗡嗡声,似乎带着花和香气;正所谓春光如海呢!”
pān jiāng lù hǎi潘江陆海南朝梁锺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陆(陆机)才如海,潘(潘岳)才如江。”后遂以“潘江陆海”形容人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。南朝·梁·锺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陆(陆机)才如海,潘(潘岳)才如江。”
hǎi nèi dǐng fèi海内鼎沸鼎沸:比喻局势不安定,如同鼎水沸腾。形容天下大乱。《后汉书 袁术传》:“今海内鼎沸,刘氏微弱,吾家四世公辅,百姓所归,欲应天顺民,于诸何如?”
dōng hǎi jīng bō东海鲸波东海上的汹涌波涛。比喻来自东方的侵略。高珪《岳坟感赋》诗:“东海鲸波谁可靖,只今惜少岳家军。”
cāng hǎi yī lín沧海一鳞大海中的一片鱼鳞。比喻非常渺小。《冷眼观》第七回:“因要替一个死百姓伸冤,先得罪了一位阔公子,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,半生黄卷,都随着乌鞭黑帽,犹如沧海一鳞,巫山片云,顷刻间风弛电掣,卷入无何有之乡。”
shān bēng hǎi xiào山崩海啸山岳崩塌,海水奔腾咆哮。宋·周密《癸辛宋识前集·炮祸》:“诸炮并发,大声如山崩海啸,倾城骇恐,以为急兵至矣。”
shēng sǐ kǔ hǎi生死苦海佛教语。指众生轮回六道,生生死死,茫无涯际,有如大海。唐·慧能《坛经·行由品》:“汝等终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离生死苦海。”
jiāng fān hǎi fèi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。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。明·无名氏《哪吒三变》第三折:“瞅一眼江翻海沸,喝一声地惨天昏。”
hǎi wū tiān chóu海屋添筹海屋: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;筹:筹码。旧时用于祝人长寿。宋 苏轼《东坡志林》卷二:“海水变桑田时,吾辄下一筹,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。”
sì hǎi dǐng fèi四海鼎沸四海: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用以指全国各地;鼎沸:比喻局势不安定,如同鼎水沸腾。形容天下大乱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谯周传》:“既非秦末鼎沸之时,实有六国并据之势。”《晋书·祖逖传》:“若四海鼎沸,豪杰并起,吾与足下,当相避于中原耳。”
sì hǎi yī jiā四海一家四海之内,犹如一家。形容天下一统。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四海之内若一家,通达之属莫不从服。”
hǎi shuǐ sāng tián海水桑田犹沧海变桑田。比喻世事变迁很大。唐·韦应物《汉武帝杂歌》之一:“海水桑田几翻覆,中间此桃四五熟。”
hǎi shuǐ qún fēi海水群飞比喻国家不安宁。汉·扬雄《太玄经·剧》:“海水群飞,终不可语也。”
hèn hǎi nán tián恨海难填恨海:怨恨如海;难填:难于填塞。比喻怨气难平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”
rén shān rén hǎi人山人海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;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。《西胡老人繁胜录》:“四山四海,三千三百,衣山衣海,卦山卦海,南山南海,人山人海。”
méng shān shì hǎi盟山誓海对着山海盟誓,指男女相爱坚贞不屈。元 王实甫《四块玉》:“他若是背义忘恩寻罪责,我将这盟山誓海说的明白。”
shān hū hǎi xiào山呼海啸山在呼叫,海在咆啸。形容气势盛大。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。
xuè hǎi yuān chóu血海冤仇血海:形容杀人流血很多。形容仇恨极大、极深。清·陈天华《狮子吼》:“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,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。”
zhàn shān háng hǎi栈山航海指跋山涉水,逾越险阻。南朝宋颜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栈山航海,逾沙轶漠之贡,府无虚月。”
piāo yáng guò hǎi飘洋过海渡过海洋。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飘洋过海寻仙道,立志潜心建大功。”
shí chén dà hǎi石沉大海石头沉到海底。比喻从此没有消息。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他若是不来,似石沉大海。”
dōng hǎi yáng chén东海扬尘大海变陆地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晋 葛洪《神仙传 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:‘接侍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向到蓬莱,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,岂将复还为陵陆乎?’方平笑曰:‘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。’”
jī shuǐ wéi shān,jī shuǐ wéi hǎi积土为山,积水为海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,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。比喻积少成多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积土而为山,积水而为海。”
cāng hǎi sāng tián沧海桑田沧海:大海;桑田:种桑树的地;泛指农田。大海变成农田;农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也作“桑田沧海”;又简称“沧桑”。晋 葛洪《神仙传 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,接待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”
rì yuè jīng tiān,hé hǎi dài dì日月经天,河海带地日月天天经过天空,江河天天流经大地。比喻光明正大、历久不衰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上》:“其事昭昭,日月经天,河海带地,不足以比。”
shān nán hǎi běi山南海北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,此刻也不知在眼前,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?”
hǎi nèi wú shuāng海内无双海内:四海之内,旧指中国,现亦指世界各地。四海之内独一无二。汉·东方朔《答客难一首》:“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,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,则可谓博闻。”
dǎo hǎi yí shān倒海移山倒:颠倒,翻转。翻转大海,移动山岳。指气势或力量洪大。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82回:“飞北上……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。”
pān lù jiāng hǎi潘陆江海陆:晋代诗人陆机;潘:晋代诗人潘岳。比喻有文才的人。唐·陈子良《辨正论序》:“郁郁闲缛锦之文,飘飘竦陵之气,班贾金玉,未可同年,潘陆江海,宁堪方驾。”
sì hǎi chéng fēng四海承风指全国都接受教化。《孔子家语 好生》:“舜之为君也,其政好生而恶杀,……化若四时而变物也。是以四海承风。”
cāng hǎi yī sù沧海一粟沧海:大海;粟:谷子。大海中的一粒谷子。比喻非常渺小;微不足道。也作“大海一粟”。宋 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”
dāo shān xuè hǎi刀山血海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。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7卷:“有等恶人,受罪如刀山血海,拔舌油锅……诸般罪孽。”
tiān yá hǎi jiǎo天涯海角天的边缘;海的尽头。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。也指彼此相隔极远。涯:边。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
lǔ lián dǎo hǎi鲁连蹈海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,曾说,秦如称帝,则蹈东海而死。后以“鲁连蹈海”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、情操。明·许时泉《武陵春》:“弃礼义而尚有功,鲁连蹈海;堕名城以杀豪杰,李耳出关。”
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观于海者难为水观:看。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。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。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,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。”
hé hé hǎi gān河涸海干河流干涸,大海枯竭。比喻穷尽、彻底,不留余地。《三峡五义》第五五回:“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,他说菜是剩下的,酒是浑的,坛子也摔了,盘子碗也砸了,还骂了个河涸海干。”
kuān hóng hǎi liàng宽洪海量同“宽宏大量”。元·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一折:“主人家宽洪海量醉何妨,直吃的卷帘邀皓月,再谁想开宴出红妆。”
sāng tián bì hǎi桑田碧海同“桑田沧海”。唐·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诗:“节物风光不相待,桑田碧海须臾改。”
shān zhēn hǎi wèi山珍海味山珍:山里产的珍异食品;海味:海里的美味食品。指山里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。现泛指各种美味佳肴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9回:“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,也吃腻了。”
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放诸四海而皆准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同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。《礼记 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
xuě hǎi bīng shān雪海冰山形容冰雪漫天盖地,天气极其寒冷。
chí lǐ cè hǎi持蠡测海蠡:瓠瓢,古代舀水用具。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深浅多少。比喻用浅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。” 唐·杜甫《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》:“谬持蠡测海,沉挹酒如渑。”
wén shān huì hǎi文山会海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。《人民日报》1988年11月26日:“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,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,该是一件幸事。”
chūn shēn sì hǎi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。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0回:“这屋里那块‘四乐堂’的匾,可算挂定了!不然,这‘春深似海’的屋子,也就难免‘愁深似海’。”
dōng yáng dà hǎi东洋大海东洋:东边的大海。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弄得神魂颠倒,意乱心迷,将前妻昔日恩义,撇向东洋大海。”
dōng hǎi shì bō东海逝波东逝大海的波涛。比喻大势已去,无法挽回。明·刘若愚《酌中志·内府衙门职掌》;“纵有真心为国、束身自好者,恐亦孤掌难鸣也。东海逝波,其奈之何哉!”
yì shān ēn hǎi义山恩海恩义像海一样深,像山一样高。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忆母》:“欣然便周全助路费,召共居,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。”
dōng hǎi lāo zhēn东海捞针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,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。元 柯丹丘《荆钗记 误讣》:“儿,此生休想同衾枕,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。”
sì hǎi tā rén四海他人谓没有亲戚关系。元·尚仲贤《三夺槊》第三折:“俺虽然是旧忠臣,则是四海他人。”
sì hǎi wéi jiā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四海;统治全国。后指人漂泊不定;到处都可以当成家;也指志在四方;不恋故土。四海: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;故“四海”指全国各地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帝本纪》:“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,非壮丽无以重威,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。”
fú yú hǎi wài扶余海外指遥远的外国。柳亚子《诗翁行哭李少石》:“从兹双宿复双飞,扶余海外三年久。”
fú rú dōng hǎi,shòu bǐ nán shān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南山:终南山。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,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。明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庆诞》:“齐祝赞,愿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。”
hǎi nèi cún zhī jǐ,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,即使远在天边,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。唐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洲》:“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;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”
jiāng hǎi shì江海士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。唐·韩愈《孟生诗》:“孟生江海士,古貌又古心。”
bǎi chuān guī hǎi百川归海百川:泛指大小江河。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。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。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。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氾论训》:“百川异源,而皆归于海;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。”
qíng tiān niè hǎi情天孽海孽:罪恶。天大的情欲,罪孽的深渊。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贵族之女,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。”
shān róng hǎi nà山容海纳形容胸怀宽广,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。唐·欧阳詹《送张尚书书》:“以尚书山容海纳,则自断于胸襟矣,岂在攸攸八行尺牍进退于人乎?”
hǎi fèi shān liè海沸山裂海水沸腾,山石崩裂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。亦作“海沸山摇”。明 张凤翼《红拂记 髯客海归》:“坐谈间早辨龙蛇,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,狠的人海沸山裂,不禁支发,空跌双靴。”
píng shān fù hǎi凭山负海凭:依靠;负:背倚。依凭山峦,背倚大海。形容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。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2卷:“福州凭山负海,东南都会,富庶之邦。”
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海水不可斗量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。常与“人不可貌相”连用;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来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
dì fù hǎi hán地负海涵谓大地负载万物,海洋容纳百川。形容包罗万象,含蕴丰富。语本唐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具,海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语本唐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具,海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语出唐·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具,海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
liàng rú jiāng hǎi量如江海比喻度量非常大。元·董君瑞《般涉调·哨遍》:“你是多少人称赞,道你量如江海,器若丘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