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虎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虎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yáng rù hǔ qún羊入虎群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,处境极端危险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邵九娘》:“窃意羊入虎群,狼藉已不堪矣。”
hǔ zōng māo jì虎踪猫迹痕迹,蛛丝马迹。
shī hǔ dāng dào狮虎当道危险的阻障,指作为不采取行动的借口而捏造的或夸大了的危险。
wò shé qí hǔ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其险恶。《魏书 彭城王传》:“兄识高年长,故知有夷险;彦和握蛇骑虎,不觉艰难。”
láng chóng hǔ bào狼虫虎豹①泛指凶猛的动物。②比喻恶人歹徒。明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三折:“转过这山坡,一簇榆林,黑洞洞的,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。”
diāo hǔ jiāo yuán雕虎焦原《尸子》:“中黄伯曰: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。”又:“莒国有石焦原者,广寻,长五十步,临百仞之溪,莒国莫敢近也。有以勇见莒子者,独却行剂踵焉。”后以“雕虎焦原”谓壮士履险。《尸子》:“中黄伯曰: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。”又:“莒国有石焦原者,广寻,长五十步,临百仞之谿,莒国莫敢近也。有以勇见莒子者,独却行剂踵焉。”
chūn bīng hǔ wěi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《尚书·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
yǎng hǔ yí huàn养虎遗患遗;留下;患:祸患。养着老虎;留下祸患。比喻纵容坏人;给自己留下后患。也作“养虎留患。”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楚兵罢食尽,此天亡楚之时也,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。今释弗击,此所谓‘养虎自遗患’也。”
hǔ tóu yàn hàn虎头燕颔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。元 揭傒斯《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》:“尚服异恩于永世;虎头燕颔,从怀旧将于当年。”
láng tūn hǔ shì狼吞虎噬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。比喻极为贪婪残忍。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二相争朝》:“你辟私门,贿赂行,半朝臣,皆从顺。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,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。”
láng cān hǔ yān狼餐虎咽见“狼餐虎咽”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二回:“[行者]迎着里面灯光,仔细观看。只见那大小群妖,一个个狼餐虎咽,正都吃东西哩。”
hǔ tóu yàn é虎头燕额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。明·无心子《金雀记·掷果》:“我虎头燕额,羞杀他脸似桃花。”
yǎng hǔ zì yí huàn养虎自遗患比喻纵容敌人,自留后患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楚兵罢食尽,此天亡楚之时也,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。今释弗击,此所谓‘养虎自遗患’也。”
chū lín rǔ hǔ出林乳虎乳虎:尚在吃奶的小虎。走出树林的小老虎。比喻勇猛的小将。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:“兀术哪里敌得住这三个出林乳虎,直杀得两肩酸麻,浑身流汗。”
hǔ kǒu cán shēng虎口残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。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,侥幸得生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六回:“烦你们拜上小姐,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,多蒙垂救,高谊已足千古。”
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:“刚吃过早饭,人马全都汇齐,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,不免惊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,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。”
pán lóng wò hǔ盘龙卧虎盘;盘旋;屈曲。盘屈的龙;卧居的虎。常比喻隐藏的人才。
liǎng hǔ xiāng dòu,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斗,必有一伤斗:争斗。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,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。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虎者,戾虫;人者,甘饵。今两虎争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伤。”
xiào miàn hǔ笑面虎比喻外表善良,心地凶狠的人。宋·庞元英《谈薮》:“公衮性甚和,平居常若嬉笑,人谓之笑面虎。”
huà hǔ lèi gǒu画虎类狗类:象。画老虎不成,却象狗。比喻模仿不到家,反而不伦不类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效季良不得,陷为天下轻薄子,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。”
lǔ yú dì hǔ鲁鱼帝虎指文字传抄错误。晋 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谚云:‘书三写,鱼成鲁,帝成虎。’”
yáng hǔ wéi kuāng杨虎围匡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扞孔子呴将适陈,过匡……匡人闻之,以为鲁之阳虎。阳虎尝暴匡人,匡人于是遂止孔子。孔子状类阳虎,拘焉五日。”杨,通“阳”。后因以“杨虎围匡”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扞孔子呴将适陈,过匡……匡人闻之,以为鲁之阳虎。阳虎尝暴匡人,匡人于是遂止孔子。孔子状类阳虎,拘焉五日。”
yǐn láng jù hǔ引狼拒虎见“引虎拒狼”。李大钊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:“而引狼拒虎之祸,势又缘兹以起,且至不可收拾。”
è hǔ pū yáng饿虎扑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。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。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五戒禅师么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(犹)如饿虎吞羊。”
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画虎画皮难画骨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,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。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。”
tán hǔ sè biàn谈虎色变色:脸色;神色。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;吓得脸色都变了。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;就情绪紧张。宋 《二程遗书》第二卷上:“真知与常知异。常见一田夫,曾被虎伤,有人说虎伤人,众莫不惊,独田夫色动异于众。”
qián pà láng,hòu pà hǔ前怕狼,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,顾虑太多。明 冯惟敏《清江引 风情省悟》曲:“明知烟花路儿上苦,有去路无来路。恶狠狠虎爬心,饿刺刺狼掏肚。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。”
lóng pán hǔ jù龙蟠虎踞象龙盘着,象虎蹲着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特指南京。晋 吴勃《吴录》:“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,因睹秣陵山阜,叹曰:\'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\'”
hǔ luò píng chuān虎落平川平川:地势平坦的地方。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,落到了平地上。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。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虎落平川被犬欺。”
hǔ xué láng cháo虎穴狼巢虎和狼的窝巢。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。
hǔ biàn lóng zhēng虎变龙蒸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。明 汤显祖《紫钗记 节镇还朝》:“君侯膺归衮之期,贱子附迁莺着役。风期未远,存问非遥。虎变龙蒸,风云自爱。”
bāng hǔ chī shí帮虎吃食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。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4回:“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,在文庙行香的时节,出力讲了一讲。”
lóng xiāng hǔ jià龙骧虎跱雄踞貌。
zòng hǔ guī shān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深山。比喻放走敌人;留下后患。纵:放;释放。晋 陈寿《三国志 刘巴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:“若使备讨张鲁,是放虎于山林也。”
fú hǔ xiáng lóng伏虎降龙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。形容力量强大,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。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二折:“学师父伏虎降龙,跨鸾乘凤。”
hǔ lüè lóng tāo虎略龙韬略: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《三略》。韬:指《六韬》。《三略》、《六韬》是古代兵书。泛指兵书、兵法,也指兵家权谋。明·刘基《悲杭城》诗:“一朝奔迸各西东,玉斝金杯散蓬荜。清都太微天听高,虎略龙韬缄石室。”
yàn hàn hǔ xū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“玄德回视其人:身长八尺,豹头环眼,燕颔虎须,声若巨雷,势如奔马。”
jiǔ hǔ shī lóng酒虎诗龙比喻嗜酒善饮、才高能诗的人。清·丘逢甲《东山酒楼次柳汀韵》:“狂饮且共楼头醉,酒虎诗龙各自豪。”
xì wū hǔ dì舄乌虎帝因“舄”与“乌”、“虎”和“帝”字形相近,同经传抄,容易写错。指文字抄传错误。《埤雅》:“舄九写而为乌,虎三写而为帝,言书之转易如此。”
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初生之犊不惧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四回:“俗云:‘初生之犊不惧虎。’父亲纵然斩了此人,只是西羌一小卒耳;倘有疏虞,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。”
wèi zhī rú hǔ畏之如虎畏:害怕。像怕老虎那样害怕。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。宋·龚明之《中吴纪闻·朱氏盛衰》:“有在仕途者,稍拂其意,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,渐人畏之如虎。”
hǔ wò lóng tiào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浑超逸。南朝 梁 袁昂《评书》:“王右军书,字势雄强,如龙跳天门,虎卧凤阁,故历代宝之,永以为训。”
yǐn hǔ zì wèi引虎自卫引:招引。引来老虎,保卫自己。比喻企图依仗恶人,结果反受其害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三回:“严颜在巴郡,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,拊心而叹曰:‘此所谓独坐穷山,引虎自卫者也!’”
dǎ mǎ hu yǎn打马虎眼故意装糊涂蒙骗人。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待了会儿,他把钱拿起来:‘三十?别打马虎眼!’”
duàn jiāo cì hǔ断蛟刺虎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事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。后以“断蛟刺虎”谓武艺高强,行为侠义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载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
mò yǔ zhī hǔ没羽之虎比喻怪石。西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六卷:“楚能渠子夜行,见寝石,以为伏虎,弯弓而射之,没金饮羽,下视,知其石也。”
rǔ dú bù pà hǔ乳犊不怕虎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,敢做敢为。鲁迅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,却并不后悔,甚而至于还有些爱,这真好像是‘乳犊不怕虎’。”
mí lí mǎ hǔ迷离马虎糊里糊涂
yáng rù hǔ kǒu羊入虎口羊落到了虎口里。比喻落入险境,有死无生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6回:“犹如驱羊入虎口耳。”
qián mén qù hǔ,hòu mén jìn láng前门去虎,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,又来了一个敌人。同“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”。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二篇:“你想,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,这不正是‘前门去虎,后门进狼’?”
lóng xíng hǔ bù龙行虎步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;像老虎那样矫健。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;如龙虎不凡。旧时指帝王的仪态。《宋书 武帝纪》:“刘裕龙行虎步,视瞻不凡,恐不为人下,宜蚤为其所。”
liáo hǔ xū撩虎须犹捋虎须。谓冒犯虎威,担受风险。唐 裴铏《传奇·孙恪》:“无何使我撩虎鬚,几不脱虎口耳。”亦省作“ 撩虎 ”。清 王夫之《章灵赋》:“奋残形以殆庶兮,危叹於撩虎。”
jùn bō hǔ làng骏波虎浪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。
láng cān hǔ shí狼飡虎食同“狼餐虎咽”。
wèi hǔ zuò chāng为虎作伥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孙中山《革命原起》:“有保皇党发生,为虎作伥,其反对革命,反对共和。”
yáng zhì hǔ xíng羊质虎形质:本性。比喻外强内弱,虚有其表。《慈溪太后演义》第13回:“看似新机勃发,政局昌明,其实是徒袭皮毛,未得精髓,羊质虎形,济什么事?”
láng sūn hǔ yān狼飧虎咽亦作“狼餐虎咽”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:“十人自来吃酒,主人安排些鸡、豚、牛、羊肉来做下酒。须臾之间,狼飨虎咽,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,倾尽了六七坛的酒。”
tóu bì chái hǔ投畀豺虎畀:给与。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,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。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。《诗经 小雅 巷伯》:“取彼谮人,投畀豺虎。”
hǔ ér guàn虎而冠冠:把帽子戴在头上。比喻生性残虐的人。《史记 酷吏列传》:“其爪牙吏,虎而冠。”
hǔ shēng sān zì,bì yǒu yī biāo虎生三子,必有一彪比喻众多子女之中,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。《癸辛杂识》:“谚云:‘虎生三子,必有一彪。’”
yǔ hǔ móu pí与虎谋皮和老虎商量;要它的皮。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;绝对办不到。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;纯属幻想。《太平御览》第208卷引《符子》:“欲为千金之裘,而与狐谋其皮,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。”
jīng tūn hǔ jù鲸吞虎据鲸吞:像鲸一样吞食;据:盘踞。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。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。《旧唐书·萧铣等传论》:“自隋朝维绝,宇县瓜分,小则鼠窃狗偷,大则鲸吞虎据。”
jù láng jìn hǔ拒狼进虎见“拒虎进狼”。吕志伊《读史感赋》:“拒狼进虎岂良谋,亡国图存夫。”
láng cān hǔ shì狼餐虎噬①同“狼餐虎咽”。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。元·无名氏《小尉迟》第一折:“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,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,且不吃酒,将各样好下饭,狼餐虎噬,则一顿都噻了,方才吃酒,以此号为净盘将军。”
yǐ ròu wèi hǔ以肉喂虎比喻白白地送死。汉 荀悦《汉纪 高祖纪一》:“今赴秦军,如以肉喂虎,当何益也!”
hǔ kǒu bá yá虎口拔牙在老虎嘴里拔牙。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。元 弦济《一山国师语录》:“苍龙头上拶折角,猛虎口中拔得牙。”
guān hǔ lì láng官虎吏狼官如虎,吏如狼。形容官吏贪暴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梦狼》:“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,比比也。”
liǎng hǔ gòng dòu两虎共斗斗:争斗。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。西汉·司马迁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今两虎共斗,其势不俱生,吾所以为此者,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
è hǔ jī yīng饿虎饥鹰比喻凶残贪婪。《魏书·宗室晖传》:“侍中卢昶,亦蒙恩眄,故时人号曰:‘饿虎将军,饥鹰侍中。’”
xióng yāo hǔ bèi熊腰虎背腰粗壮如熊,背宽厚如虎。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。元 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:“这厮倒是一条好汉,狗背驴腰的,哦,是虎背熊腰。”
yīng yáng hǔ shì鹰扬虎视象鹰那样飞翔,如虎一般雄视。形容十分威武。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维师尚父,时维鹰扬。”《周易·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三国魏·应璩《与侍郎曹长思书》:“王肃以宿德显授,何曾以后进见拔,皆鹰扬虎视,有万里之望。”
bēi gōng shì hǔ杯弓市虎指捕风捉影,疑虑重重,自相惊扰。参见“杯弓蛇影”、“三人成虎”。詧盦《学界风潮记 天津商学界之活动》:“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,以致杯弓市虎,危机伺伏,人心恐惶,险状万分。”
wèi hǔ fù yì为虎傅翼傅:通“附”;翼:翅膀。替老虎加上翅膀。比喻帮助坏人,增加恶人的势力。《逸周书 寤敬》:“无为虎傅翼,将飞入邑,择人而食。”
xiáng lóng fú hǔ降龙伏虎比喻有极大能力;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。元 马致远《黄粱梦》:“出家人长生不老,炼药修真,降龙伏虎,到大来悠哉也呵。”
láng tūn hǔ cān狼吞虎餐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。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23回:“他们把饭煮熟,菜烧好,聚在一起,就在村前打麦场上,狼吞虎餐的吃。”
lóng wēi hǔ zhèn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。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,灵活舒展。宋·赵与时《宾退录》第二卷:“梁鹄书,如龙威虎震,剑拔弩张。”
hǔ shì yīng yáng虎视鹰扬扬:高举,飞起。像老虎那样雄视,像老鹰那样飞翔天空。形容人很有威仪。清·施润章《重刻<何大复诗集>序》:“明正德间,李空同虎视鹰扬,望之森森武库,学者风靡,固其雄也。”
hǔ kū lóng tán虎窟龙潭窟:洞穴;潭:深水池。龙居住的深水潭,虎栖身的巢穴。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。元 汪元亨《沉醉东风 归田》:“怕筑成传说墙,愁扳折朱云槛,急跳出虎窟龙潭。”
hǔ jù jīng tūn虎踞鲸吞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九回:“诸将皆来动问,尽皆愕然相顾曰:‘江北百万之众,虎踞鲸吞。不争都督如此,倘曹兵一至,如之奈何?’”
hú hǔ zhī wēi狐虎之威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。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忆韦素园君》:“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,我已经逃到厦门,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。”
diào hǔ lí kē调虎离窠调:调动,引诱;窠:动物的巢穴。比喻用计使敌方离开有利的地方,以便乘机行事。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73回:“天已大明,李文忠把大队人马,径抵应昌城外安营。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离窠之计。”
lóng jiāng hǔ làng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。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2回:“性明敏,善机变,会妆饰,龙江虎浪,就是嘲汉子的班头,坏家规的领袖。”
tóu zhī chái hǔ投之豺虎投:扔。指将坏人投饲豺虎。表示深恶痛绝宋·陈亮《寄何茂恭文》:“要不能无遗憾于死生,安得取而投之豺虎!”
hú jiè hǔ wēi狐藉虎威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同“狐假虎威”。《宋书 恩幸传序》:“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藉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,内有专用之功。”
hǔ hǔ yǒu shēng qì虎虎有生气虎虎:勇猛威武的样子。形容气势威猛,有旺盛的生命力。郭沫若《贾长沙痛哭》:“他那篇有名的万言书《陈政事书》,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,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。”
hǔ tóu shé wěi虎头蛇尾头大像老虎一样;尾巴像蛇一样细。比喻做事有始无终;起初声势很大;后来劲头很小。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,这厮狗行狼心,虎头蛇尾。”
hǔ luò píng yáng虎落平阳老虎离开深山;落在平地里。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。平阳:地势平坦、明亮的地方。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虎落平川被犬欺。”
xiá hǔ fán xióng柙虎樊熊柙中的虎,樊内的熊。比喻被囚的恶人。
hǔ jù lóng pán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同“虎踞龙盘”。宋 辛弃疾《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》词:“虎踞龙蟠何处是?只有兴亡满目。”
chái hǔ sì nüè豺虎肆虐豺、虎:两种凶残的野兽。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。汉·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帝乱其政,豺虎肆虐,真人革命之秋也。”
wěi ròu hǔ xī委肉虎蹊委:抛弃;蹊:小路。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。比喻处境危险,灾祸即将到来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,祸必不振矣。”
pán lóng wò hǔ蟠龙卧虎踞:蹲或坐。像盘曲的蛟龙,像蹲卧的猛虎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贾芝《颂歌·万丈高楼从地起》:“蟠龙卧虎高山顶,万丈高楼从地起。”
hǔ shì yīng lín虎视鹰瞵瞵:注视。像老虎和老鹰扑食那样贪婪、凶残地盯着清·洪楝园《后南柯·伐檀》:“虎视鹰瞵萃列强,竞称兵要犯封疆。”
hǔ kū láng wō虎窟狼窝窟:洞穴。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7回:“不是宋江来和这人厮见,有分教,江州城里,翻为虎窟狼窝。”
gōng lín jīn hǔ宫邻金虎指小人在位,接近帝王,贪婪如金之坚,凶恶如虎之猛。汉 应劭《汉官仪》:“不制之臣,相与比周,比周者宫邻金虎。宫邻金虎,言小人在位,比周相进,与君为邻。”
kāi xiá chū hǔ开柙出虎柙:关猛兽的木笼。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。后多比喻放纵坏人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……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’”
lǎo hǔ tóu shàng dǎ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打苍蝇比喻胆大妄为,自己找死。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20回:“问他有脑袋没有?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。”
jiàng mén hǔ zǐ将门虎子将门:世代为将的人家。比喻父辈有才能,子孙也身手不凡。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。三月夫《吴三贵·异象少年》:“将门虎子!这孩子面相极佳,将来说不定会是国之栋梁啊!”
jīng tūn hǔ shì鲸吞虎噬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。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。宋·范仲淹《上执政书》:“前代乱离,鲸吞虎噬,无卜世卜年之意,故斯道久缺,反为不急之务。”
cì hǔ chí yù刺虎持鹬喻待机行事,一举两得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及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载:刺虎,战国时,陈畛说秦惠王,引卞庄子刺虎为喻,先待齐楚交战,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。持鹬,用“鹬蚌相持”之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