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鲸吞蛇噬鲸吞蛇噬的故事

鲸吞蛇噬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īng tūn shé shì

基本解释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。比喻侵吞兼并。

出处清·鲁一同《秦论》:“秦人一出其师以挠山东,诸侯莫能支,鲸吞蛇噬,不及百年,天下席卷而入于秦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鲸吞蛇噬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鲸吞蛇噬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”
壮气吞牛明 孙梅锡《琴心记》第二十出:“男儿汉壮气吞牛,丈夫志岂困荒丘?”
杯蛇幻影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杯蛇幻影,鬼蜮含沙。萦愁绪以回肠,蔓牵瓜落;拭泪珠而洗面,藕断丝长。”
饿虎吞羊《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如饿虎吞羊。”
气吞牛斗明 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〈蟠桃记 诞孙相庆〉》:“看兰孙,气吞牛斗,知不是等闲人。”
狼吞虎咽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4回:“有一寸见方大小,和在饭里,不上一刻工夫,狼吞虎咽,居然吃个精光。”
服气吞露明·无名氏《洞玄升仙》第一折:“若论道姑休养,服气吞露,搬离运坎,施仁布义,必有成仙之日也。”
虎头蛇尾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,这厮狗行狼心,虎头蛇尾。”
吞吞吐吐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;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?”
画蛇添足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二》:“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足?”
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:“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,颇有点‘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’的神气。”
斗折蛇行唐·柳宗元《永州八记·小石潭记》:“漂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”
龙蛇飞动宋 苏轼《西江月 平山堂》词:“十年不见老仙翁,壁上龙蛇飞动。”
生吞活剥唐 刘肃《大唐新语 谱谑》:“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……人为之谚云:‘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。’”
气吞斗牛
虚与委蛇先秦 庄周《庄子 应帝王》:“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,吾与之虚而委蛇。”
壁间蛇影明 唐顺之《答王龙溪郎中书》:“若于此处稍参不破,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,足以生疑而致病。”
龙头蛇尾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0卷:“如在欧公文集序,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,恁地好了,到结束处,却只如此,盖不止龙头蛇尾矣。”
牛鬼蛇神唐 杜牧《李贺诗序》:“牛鬼蛇神,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。”
杯弓蛇影清 黄遵宪《感事》:“金玦庞凉舍隐痛,杯弓蛇影负奇冤。”
杯中蛇影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鸟兽》:“杯中蛇影,自起猜疑;塞翁失马,难分祸福。龙驹凤雏,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;伏龙凤雏,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。”
灵蛇之珠《淮南子·说览冥训》:“譬如惰侯之珠,和氏之璧,得之者富,失之者贫。”
囫囵吞枣宋 圆悟禅师《碧岩录》:“若是知有底人,细嚼慢咽;若是不知有底人,一似浑囵吞个枣。”
杯影蛇弓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四十五回:“杯影蛇弓魔人幻,帷灯匣剑鬼生疑。”
蚕食鲸吞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汝先遗二孤侄,汝蚕食鲸吞,几无余沥。”
引蛇出洞梁实秋《聋》:“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,使之昂首而舞。”
打草惊蛇宋 郑文宝《南唐近事》:“鲁乃判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蛇惊。’为好事者口实焉。”
气吞山河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背楚投江,气吞山河,知音未遇,弹琴空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