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仁民爱物仁民爱物的故事

仁民爱物的成语故事


拼音rén mín ài wù

基本解释仁:仁爱,同情、爱护或帮助。爱众人,进而爱护万物。旧指官吏仁爱贤能。

出处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君子之于物也,爱人而弗仁;于民也,仁之而弗亲,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仁民爱物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仁民爱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爱不释手清 孙道乾《小螺庵病榻忆语》:“小暑日,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,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……儿起坐桃笙上,爱不释手。”
暴殄天物《尚书 武成》:“今商王受无道,暴殄天物,害虐烝民。”
引物连类唐·韩愈《送权秀才序》“权生之貌,固若常人耳。其文辞引物连类,穷情尽变。”宋·苏轼《〈居士集〉叙》:“其言简而明,信而通,引物连类,折之于至理。”
逴俗绝物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五卷:“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,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。”
风流人物宋 苏轼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词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物美价廉清 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
物阜民安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。”
为民请命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向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”
节用裕民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
物尽其用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这倒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两全其美。”
一视同仁唐 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物腐虫生宋 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谗入之。”
当仁不让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劳民伤财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
头面人物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
仁义道德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
爱才如渴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上》:“嫉恶甚严,爱才若渴,此韩愈之面目也。”
唯物主义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,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。”
民不畏死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”
祸国误民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,足以祸国误民。”
国泰民安宋 吴自牧《梦梁录 山川神》:“每岁海潮太溢,冲激州城,春秋醮祭,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。”
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今之君子,进人若将加诸膝,退人若将坠诸渊。”
地大物博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”
超然物外宋 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:“渊明正以脱略世故,超然物外为适,顾区区在位者,何足概其心哉?”
爱毛反裘西汉 刘向《新序 杂事二》:“魏文侯出游,见路人反裘而负刍,文侯曰:‘胡为反裘而负刍?’对曰:‘臣爱其毛。’文侯曰:‘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?’”
麻木不仁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天下作女孩儿的,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,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。”
止戈兴仁《汉晋春秋》:“将欲止戈兴仁,为百姓请命。”
致知格物西汉·司马迁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,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