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隐若敌国隐若敌国的故事

隐若敌国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ǐn ruò dí guó

基本解释隐:威严庄重的样子;若:象;敌:匹敌,同等;敌国:相当于一国。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游侠列传》:“吴楚反时,条侯为太尉,乘传车将至河南,得剧孟,喜曰:‘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,吾知其无能为已矣。’天下骚动,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隐若敌国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隐若敌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克敌制胜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,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。”
天府之国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战车万乘,奋击百万,沃野千里,蓄积饶多,地势形便,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。”
化敌为友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12章:“我们说这就具备了化敌为友的条件。”
举棋若定朱德《十月战景》诗:“战事从来似弈棋,举棋若定自无悲。”
海内存知已,天涯若比邻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与君离别意;同是宦游人。海内存知己;天涯若比邻。”
国中之国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六章:“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‘国中之国’,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,无不恨恨不已。”
经帮纬国唐·李世民《授长孙无忌司徒诏》:“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,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。”
明若观火《尚书 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宋 蔡沈集传:“我视汝情,明若观火。”
旁若无人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高渐离击筑,荆柯和而歌于市中,相乐也,已而相泣,旁若无人者。”
难言之隐清 钱谦益《跋留庵》:“钱氏少为党魁,晚托禅悦,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。”
冷若冰霜清 刘鄂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二回:“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,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。”
敌众我寡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,寡固不可以敌众,弱固不可以敌强。”
背腹受敌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无水战之具,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,则我背腹受敌。”
举重若轻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坡诗不尚雄杰一派,其绝人处,在乎议论英爽,笔锋精锐,举重若轻,读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
进道若退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。”
祸国误民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,足以祸国误民。”
国泰民安宋 吴自牧《梦梁录 山川神》:“每岁海潮太溢,冲激州城,春秋醮祭,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。”
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清·无名氏《说唐》第63回:“正是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,两人大战三十余合。”
国无宁日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一回:“宋大国也,起倾国兵,盛气而来……吾国无宁日矣。”
共商国是
定国安邦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枉了你扬威耀武,尽忠歆节,定国安邦,偏容他鸱鸮弄舌,乌鸦展翅,强配鸾凤。”
举世无敌毛泽东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》:“他们认为是‘异常强大’的,‘举世无敌’的。”
经国之才晋 葛洪《抱朴子外篇 自叙》:“一时莫伦,有经国之才。”
国士无双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诸将易得耳。至如信者,国士无双。”
有国难投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二折:“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,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。”
夷然自若《魏书 卢义僖传》:“内外惶怖,义僖夷然自若。”
民生国计《荀子 富国》:“如是则上下俱富,交无所藏之,是国计之极也。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”
若无其事《晚清文学丛钞》:“雪岩若无其事,说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