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葛巾野服葛巾野服的故事

葛巾野服的成语故事


拼音gé jīn yě fú

基本解释葛巾:用葛布缝制的头巾。戴葛布头巾,穿乡野粗布衣服。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。

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这国能葛巾野服,扮作了道童模样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葛巾野服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葛巾野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,这就是说,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。”
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
不服水土汉 荀悦《汉纪 武帝纪》:“中国之人,不知其地势,不能服其水土。”
东野巴人汉·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夫听《白雪》之音,观《绿水》之节,然后《东野巴人》,蚩鄙益著。”吕延济注:“东野,下里之音。”宋玉以问曰:“客有歌于郢中都中,其始曰《下里巴人》也。”
东野败驾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。其御左右旋转,合规之圆;进退抑扬,中绳之直。自矜其能,驱马转百圈而不止,结果马力竭尽,以失败而告终。
两脚野狐《旧唐书·杨再思传》:“左补阙戴令言作《两脚野狐赋》以讥讽之,再思闻之怒。”
乱头粗服明 王彦泓《个人》诗:“双脸断红初却坐,乱头粗服总倾城。”
事后诸葛亮向春《煤城怒火》第二二章:“不是我事后诸葛亮,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,我们不拉出去,郭忠还可以存在,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。”
从风而服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山东之国,从风而服。
以力服人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”
以德服人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。”
以渴服马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:“造父为齐王驸驾,以渴服马,百日而服成……王曰:‘效驾于圃驾于圃中。’造父驱车入圃,马见圃池而走,造父不能禁。造父以渴服马久矣,今马见池,馯而走,虽造父不能治……”
以理服人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”
体国经野《周礼 天官 序官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,高官分职,以民为极。
作小服低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,赔身下气,情性体贴,话语绵缠。”
侍执巾栉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,以固子也。”
侍执巾节
侯服玉食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荒殖其货。侯服王食,败俗伤化。”
做小服低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红顶商人》:“一方面是芙蓉柔顺,甘于做小服低。”
冬裘夏葛《公羊传·桓公七年》:“士不及兹四者,则冬不裘,夏不葛。”
刮野扫地《文选·扬雄〈羽猎赋〉》:“鸟不及飞,兽不得过。军惊师骇,刮野扫地。”李善注:“言杀获皆尽,野地似乎扫刮也。”
势倾朝野《魏书 卢玄传》:“时灵太后临朝,黄门侍郎李神轨势倾朝野,求结婚姻。”
华冠丽服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又行了半日,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,三间兽头大门,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,正门不开,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。”
变服诡行唐·韩愈《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》:“变服诡行,日倍百里。”
口服心服《人民文学》1977年第9期:“毛主席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,启发我们顾全大局,使我口服心服。”
哀告宾服元 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我见他慌悚踌躇,左支右吾,跪在街衢,哀告宾服。”
哀鸿遍野《诗经 小雅 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
固壁清野《北齐书·李浑传》:“社客(崔社客)宿将多谋,诸葛亮城各自保,固壁清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