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喜怒哀乐喜怒哀乐的故事

喜怒哀乐的成语故事


拼音xǐ nù āi lè

基本解释形容人感情上几种不同的表现。

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故君子慎其独也,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喜怒哀乐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喜怒哀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皆大欢喜《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》:“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”
乐道安命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
喜笑颜开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又行了两日,方到常山,径入府中,拜谒颜太守。故人相见,喜笑颜开。”
苦中作乐宋 陈造《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》自注:“宰云:‘吾辈可谓忙里偷闲,苦中作乐。’”
敬业乐群西汉 戴圣《礼记 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。”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
乐道好古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哀而不伤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
喜新厌旧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,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。”
节哀顺变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丧礼,哀戚之至也;节哀,顺变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
礼坏乐缺《梁书·徐勉传》:“礼坏乐缺,故国异家殊,实宜以时修定,以为永准。”
乐以忘忧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。”
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《京本通俗小说·冯玉梅团圆》:“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?几家夫妻同罗帐,几家飘散在他州?”
哀兵必胜先秦 李耳《老子 德经》第69章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,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”三国 魏 王弼注:“抗,举也;加,当也。哀者必相惜,而不趣利避害,故必胜。”
羞恼成怒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1回:“这婆子,一则吃了酒,二则被这丫头揭着弊病,便羞恼成怒了。”
其乐融融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公入而赋:‘大隧之中,其乐也融融。’”
弄瓦之喜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乃生女子,载寝之地,载衣之裼,载弄之瓦。”
勃然大怒东汉 班固《汉书 谷永传》:“是故皇天勃然发怒。”
闷闷不乐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:“意欲弃布他往,却又不忍;又恐被人嗤笑。乃终日闷闷不乐。”
津津乐道清 钱学纶《语新》下卷:“风流贤宰,疾恶怜才,俱假文字为劝惩,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。”
欢天喜地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则见他欢天喜地,谨依来命。”
安居乐业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货殖传序》:“各安其居而乐其业,甘其食而美其服。”
心花怒开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28回:“又怎样给碧桃母子讹诈,说得牛氏心花怒开。”
举酒作乐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朱然传》:“然既献捷,群臣上贺,权乃举酒作乐。”
怒臂当辙宋·吕祖谦《东莱博议·随叛楚》:“随非惟不自忧,乃不自量其力,怒臂当辙,以蹈祸败。”
恼羞成怒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回:“那抚台见是如此,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,一时恼羞成怒。”
乐而不淫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《关雎》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
沾沾自喜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魏其者,沾沾自喜耳,多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