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辍毫栖牍辍毫栖牍的故事

辍毫栖牍的成语故事


拼音chuò háo qī dú

基本解释停笔藏牍,谓停止写作。牍,古代写字用的狭长木板。

出处


暂未找到成语辍毫栖牍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辍毫栖牍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双栖双宿宋 尤袤《全唐诗话》卷六:“眼想心思梦里惊,无人知我此时情。不如池上鸳鸯鸟,双宿双飞过一生。”
连编累牍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虽终日兀坐车中,不发一语,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。”
连篇累牍《隋书 李谔传》:“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;积案盈箱,唯是风云之状。”
择木而栖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4回:“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”
秋毫无犯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大王之入武关,秋毫无所害,除秦苛法,与秦民约法三章耳,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。”
毫不迟疑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。”
毫不犹豫毛泽东《井冈山的斗争》:“第二次杜修经、杨开明来,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。”
毫无疑问邓小平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》:“毫无疑问,他们的这种威信、影响和经验乃是党、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。”
明察秋毫,不见舆薪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明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毫无二致郭沫若《断断集 屈原时代》:“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,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,实在是毫无二致。”
累牍连篇《宋史 选举志二》:“寸晷之下,惟务贪多,累牍连篇,何由精妙?”
一丝一毫宋 欧阳修《会圣宫颂》:“而往惟寅,一毫一丝,给以县官,无取于民。”
毫发不爽明 李贽《观音问 答自信》:“悭贪者报以饿狗,毒害者报以虎狼,分厘不差,毫发不爽。”
明察秋毫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
秋毫之末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吾力足以举而钧,而不足以举一羽;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毫无顾忌明·醒世居士《八段锦》第七段:“以假作真,毫无顾忌,致我割破恩爱,妻子逃亡。”
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过犹不及”宋 朱熹集注:“夫过不及,均也。差之毫厘,缪以千里。”
不失毫厘先秦 荀况《荀子 儒效》:“圣人也者,本仁义,当是非,齐言行,不失豪(毫)厘。”
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《大戴礼记 保傅》:“《易》曰:‘正其本,万物理。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。’故君子慎重始也。”
栖鸟于泉《南史·吴庆之传》:“若欲见吏,则是蓄鱼于树,栖鸟于泉。”
轻尘栖弱草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人生世间,如轻尘栖弱草耳,何至辛苦乃尔!”
拈毫弄管明·徐渭《女状元》第一折:“且喜这所在,涧谷幽深,林峦雅秀,森列于明窗净几之外,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。”
毫无逊色
九牛一毫陈毅《感事书怀》诗:“九牛一毫莫自夸,骄傲自满必翻车。”
连篇絫牍
孜孜不辍《东观汉记·邓弘传》:“师事刘述,常在师门,布衣徒行,讲诵孜孜不辍。”
毫不留情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6回:“恼的是这个狗官不知听了谁的唆使,毫不留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