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哀鸿遍野哀鸿遍野的故事

哀鸿遍野的成语故事


拼音āi hóng biàn yě

基本解释哀鸿: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;没有目的地飞着;悲哀地叫着。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、流离失所的灾民。

出处《诗经 小雅 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哀鸿遍野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哀鸿遍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肝髓流野《旧唐书·萧瑀传》:“上奔播六年,中原之人,与贼肝髓流野,得复宗庙,遗老残民闻舆马音,流涕相欢。”
野心勃勃清 陈天华《狮子吼》:“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,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。”
满山遍野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二章:“他坐镇延安,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,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!”
哀而不伤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
鸿鹄将至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使奕秋诲二人奕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奕秋之为听。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,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”
野没遗贤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爷爷圣武神文,英明仁孝,真个朝无幸位,野没遗贤。”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?”
节哀顺变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丧礼,哀戚之至也;节哀,顺变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
惊鸿艳影清·王韬《鹃红女史》:“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,素妆淡服,丰神绝世,惊鸿艳影,湖水皆香。”
燕雀安知鸿鹄志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鸿儒硕学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鸿儒硕学,无乏于时。”
哀兵必胜先秦 李耳《老子 德经》第69章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,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”三国 魏 王弼注:“抗,举也;加,当也。哀者必相惜,而不趣利避害,故必胜。”
饿殍遍野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
钜学鸿生汉 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于兹乎鸿生钜儒,俄轩冕,杂衣裳,修唐典,匡《雅》《颂》,揖让于前。”
漫山遍野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:“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,浩浩荡荡,漫山遍野而来。”
来鸿去燕清 黄景仁《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》诗:“来鸿去燕江干路,露宿风飞各朝暮。”
野史稗官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70回:“千秋莫道无金鉴,野史稗官话正长。”
鱼网鸿离《诗经·邶风·新台》:“鱼网之设,鸿则离之,燕婉之求,得此戚施。”
呜呼哀哉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十六年》:“呜呼哀哉,尼父!无自律!”
体国经野《周礼 天官 序官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,高官分职,以民为极。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唐·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
喜怒哀乐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故君子慎其独也,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”
空室清野《三国志·魏书·荀彧传》:“今东方皆已收麦,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。”
哀哀父母《诗经 小雅 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鸿鹄之志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涉世家》:“嗟乎!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狼子野心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子文曰:‘必杀之。是子也,熊虎之状,而豺狼之声,弗杀,必灭若敖氏矣。’谚曰:狼子野心。是乃狼也,其可畜乎?”
野无遗贤《尚书 大禹漠》:“野无遗贤,万邦咸宁。”
哀莫大于心死先秦 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