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ián

末年


拼音mò nián
注音ㄇㄛˋ ㄋㄧㄢˊ

词性名词



词语解释

末年mò nián

  1. 历史上一个朝代或一个统治者统治的末期。

    last years of a dynasty or reign;

翻译

  • 英语 the final years (of a regime)​
  • 德语 letzte Jahre einer Dynastie bzw. Regierung (S)​
  • 法语 les dernières années d'une dynastie, d'une période ou d'un règne

引证解释

  1. 老年;晚年。

    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昭文 之鼓琴也, 师旷 之枝策也, 惠子 之据梧也,三子之知几乎,皆其盛者也,故载之末年。”
    成玄英 疏:“皆少年盛壮,故能运载形智至於衰末之年。”
    《南史·隐逸传下·阮孝绪》:“﹝ 阮孝绪 ﹞末年蔬食断酒。”
    明•李贽 《又与周友山书》:“秉忠 自幼为僧, 世祖 至 大都 见之,乃以释服相从军旅间,末年始就冠服。”
    清•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艺六·后山师曾黄》:“陈后山 平生尊 黄山谷,末年乃云‘向来一瓣香,敬为 曾南丰。’”

  2. 指一个君主在位或一个年号的最后一段时期。

    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霸 亦治《尚书》,事太傅 夏侯胜,昭帝 末年为博士。”
    唐•韩愈 《顺宗实录二》:“贞元•末,以宦者为使,抑买人物,稍不如本估。末年,不復行文书,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。”
    宋 曾巩 《太祖皇帝总序》:“太祖 元年,户九十六万;末年天下既定,户三百九万。”
   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六回:“同治 末年,这里的道臺姓 马,是敝同乡。”

  3. 指一个朝代最后的一段时期。

    如:明 朝末年。

国语辞典

末年mò nián

  1. 一个君王或一个年号的最后一段时期。

    《儒林外史·第二回》:「那时成化末年,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。」

    末期

    初年

网络解释

末年

末年,指历史上一个朝代或一个统治者统治的末期。语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三子之知几乎,皆其盛者也,故载之末年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末年"的意思解释、末年是什么意思由学习工具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末年造句


  • 1.东汉末年,各州或置牧,或置刺史,以资望轻重为转移。

    2.在这一类似当年清王朝末年的皇族内阁制的海选中,时任东风股份总裁朱福寿胜出接任总经理。

    3.明朝末年,高邮县有一个叫袁体庵的人,是个很有名的医生。

    4.按照现代医学观点,岁末年初新旧交替寒尽春来,正是疫病流行的时候,食五辛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,对于时疫流感无疑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。

    5.这是一本相当完美的,是一本反映中国印刷术的一个里程碑,从套版印刷到套版套色印刷,这是最完美的一本,这是明朝末年的东西。

    6.四川的墓葬文化悠长久远,且形式繁多,有从战国末年一直延续到三国和六朝的岩墓,俗称“蛮洞”。

    7.张成始料不及的穿越到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年代?乱世之初东汉末年!各路英豪,诸侯群雄并起.

    8.戚家军抗倭,反映的是明朝末年我东南沿海居民自发组织起来,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带领下奋力反抗倭寇骚扰入侵的故事。

    9.把家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珍贵,四代人修纂和保存了清朝末年。

    10.且看李承如何在血雨腥风鱼龙混杂的明朝末年闯出一片天地,创造一个日不落的大明帝国。

    11.这个上疏奏请女儿离婚的老爸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清谈家、西晋末年的重臣王衍,为人滑头、势利。

    12.明朝末年为拱卫北京,乃于畿辅咽喉卢沟建此屯兵城,名日"拱极"。

    13.我们都是听说书的讲的,说是刘将军在元朝末年,带领红巾军,驱逐蒙古鞑子,救民于水火倒悬之中,神勇无敌、智勇双全,建立大宋王朝……

    14.寿光市的董敬斋通过自己家族的迁徙,多方考证枣强与寿光的关系,他发现,因元朝末年政府横征暴敛,引发战乱,主战场在黄淮平原。

    15.元朝末年,纸钞的数量失去控制飞速增长,桑皮纸满足不了需求,于是便改成采用更容易得到的榆皮纸。

    16.张謇,江苏南通市海门县常乐镇人,状元出身的实业家,清朝末年提倡和奉行“实业救国”的先驱。

    17.北宋末年,徽宗赵佶在蔡京、童贯、朱勔、王黼等一帮奸臣的怂恿下,一步步走向放浪不羁、奢华无度、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
    18.几乎一从“虐政”蔓衍之始,便有人意识到,他们正在见证一场与东汉末年的“党锢之祸”相类似的乱局。

    19.秦朝末年,九曜双星化凡,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掀开反抗大秦王朝的序幕。

    20.而现代意义上的普通话,是清朝末年“切音字运动”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