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àngyóu

酱油


拼音jiàng yóu
注音ㄐㄧㄤˋ ㄧㄡˊ

词性名词
繁体醬油
港台黃豆調味醬 黃豆調味汁 黃豆佐料

词语解释

酱油jiàng yóu

  1. 用煮熟的豆(如黄豆)及炒熟的小麦粉经过长期发酵,再使之长期浸在盐水中消化后制成的一种液体调味品。

    soy sauce;

引证解释

  1. 由大豆(或脱脂豆)、小麦、米麸皮等,经发酵加盐水而制成的调味品。

    宋•苏轼 《格物粗谈·韵藉》:“金笺及扇面误字,以釅醋或酱油用新笔蘸洗,或灯心揩之即去。”
    清•李渔 《闲情偶寄·饮馔·蔬食序》:“白煮俟熟,略加酱油;从来至美之物,皆利于孤行,此类是也。”
    刘半农 《扬鞭集·饿》:“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,煎着酱油,把香风一阵阵送来,叫他分外的饿了!”

国语辞典

酱油jiàng yóu

  1. 用大豆、小麦加盐水发酵酿制成的调味品。

网络解释

酱油 (中国传统调味品)

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。用豆、麦、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。色泽红褐色,有独特酱香,滋味鲜美,有助于促进食欲。

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,早在三千多年前,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。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。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,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,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,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,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,才广为流传食用。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,遍及世界各地,如日本、韩国、东南亚一带。中国酱油之制造,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,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,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,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。

2017年12月1日,《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》正式实施,规定酱油标准英文名为Soy Sauce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酱油"的意思解释、酱油是什么意思由学习工具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酱油造句


  • 1.1、在摊好的面饼上刷一层金兰酱油膏。

    2.小英在路上贪玩,早把妈妈让她买酱油的事给抛到九霄云外了。

    3.改明儿俺也去打打酱油说不得也碰到俩美女。

    4.1、葱切段;姜切片;排骨剁成4厘米长的块,洗净控干水分,加入少许酱油、水淀粉拌均,用热油炸成金黄色捞出。

    5.如果家中有小孩,把酱牛肉拍散剁碎,加盐、糖、酱油炒成肉松佐餐也不错。

    6.据悉,味事达公司的棕色方形瓶包装是从其前身开平县酱料厂开始,一直沿用到“味事达Master”味极鲜酱油产品上。

    7.凉粉条儿,扒糕块儿,浇上酱油、醋、辣子、芥末、黄瓜丝、咸胡萝卜丝、蒜汁、麻酱,来一碗,“咕咚咕咚”下去,暑气顿消,甭提多舒坦了。

    8.原本是计划打个酱油就走的,这一下上套儿了!

    9.干料由辣椒粉、花椒面、盐和一点味精混合成;潮料早先用卤腐汁、辣椒粉、花椒面、蒜水等勾兑,目前多半已经进化成用新鲜红色小米辣碎粒、花椒面、酱油等调制。

    10.熟油海椒、酱油、蒜泥水、花椒面和起粗点的面,再烫点菜叶子,面上撒上干香的臊子肉,撒点葱花儿。

    11.加入味精、辣椒油、酱油、花椒面调成味汁。

    12.肉切片,加花椒面,酱油,姜末,白糖,料酒和匀,再加入米粉拌匀,装入碗内。

    13.何师傅给重庆晚报记者数了一下,包括红油、自制清油、混合油、姜蒜水、芽菜粒、花生米、小葱花、芝麻酱、青花椒面、复制酱油、盐、味精、鸡精13种。

    14.将鸡摘洗干净,去骨,抹上盐、料酒、酱油,过油炸熟再用筷子挑起离油,用勺子舀起热油反复浇鸡身上,浇至鸡皮烫焦改切小块,吃时蘸花椒盐。

    15.【怎么让茶叶蛋入味】①锅加适量水,切记先别放鸡蛋!②然后加入花椒、八角、桂皮,煮开后5分钟关火;③放茶叶,等茶叶泡开,料水晾凉后加酱油、盐、糖,再放进生鸡蛋;④大火煮开后,小火慢煮10分钟关火;⑤磕破蛋皮,再放回续煮10分钟。再浸泡一天以上即可。

    16.4、依次加入花雕酒、酱油、豆瓣酱,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,煮至收汁;5、最后挤少许柠檬汁调味即可。

    17.相传在那些年,一个酱油品牌万家香推出了一支广告,其中句口号:一家烤肉,万家香。

    18.7月的海螺最肥美,螺肉可爆、炒、烧、氽汤、打卤、或水煮后佐以姜、醋、酱油食用。

    19.这是最近才被发现的一种基本味觉。酱油、西红柿和很多富含谷氨酸的食物都能带来这种味觉。

    20.另外,身体某部位烫伤时,可用酱油敷涂,能止痛解火毒;手指肿痛,将酱油与蜂蜜加温后,手指浸入其中,能止痛消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