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īwén

诗文


拼音shī wén
注音ㄕ ㄨㄣˊ

词性名词
繁体詩文


词语解释

诗文shī wén

  1. 指诗歌。

  2. 《诗经》的文字。

  3. 诗和文。

引证解释

  1. 指诗歌。

    《文选·刘桢<赠五官中郎将>诗之二》:“望慕结不解,貽尔新诗文。”
    李周翰 注:“新诗文,则此诗也。”
    清•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词采》:“曲文之词采,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,且要判然相反。”

  2. 《诗经》的文字。

    南朝•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比兴》:“《诗》文弘奥,包韞六义。”

  3. 诗和文。

    唐•韩愈 《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》:“尚书於 大历 初名能为诗文,及公为文,亦最长於诗。”
    明•焦竑 《玉堂丛语·任达》:“少孤力学,能诗文,好权略,每论事,輒倾其座人。”
    《新华文摘》1983年第7期:“嫁一个会种田的男子汉,最好会弹唱,又会做诗文。”

国语辞典

诗文shī wén

  1. 泛指诗歌、散文等文学作品。

    《儒林外史·第三六回》:「虞博士到了十七八岁,就随著他学诗文。」

网络解释

诗文

诗文,诗歌和散文的合称。诗、词、辞、文章、名句、赋、曲、歌、格言等中短篇舒逸情绪的文字都可称之为诗文

分字解释


※ "诗文"的意思解释、诗文是什么意思由学习工具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诗文造句


  • 1.鲍照诗文内外意结合,其内在的“壮”与“悲”表现于丰富多彩的意象,形成奇崛诡异之美。

    2.目前书坛老成凋谢,能诗文、有学术成就、笔墨又有法度有内涵的,沙孟海、启功这一辈俱往矣,名宿仅饶固庵尚存。

    3.苏氏生有二子一女,其子永瑢过继给允禧为孙,善诗文、丹青;其女和硕和嘉公主下嫁孝贤皇后之弟傅恒的公子、尚书福隆安为妻。

    4.鲍照诗文内外意结合,其内在的“壮”与“悲”表现于丰富多彩的意象(造 句 网),形成奇崛诡异之美。

    5.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碧波崖、梅田洞和斗上水库等,古人作诗文记游者甚众,其中“碧波飞瀑”为永新县“八大旅游精品”之一,每年吸引众多游客。

    6.更有钱的人就在碑阴刻些千篇一律的诗文,什么“万古流芳父母恩”。

    7.在语文教学中,古诗文教学以其先天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,给我们提供了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。

    8.伍乔善诗文,诗多七律且多送别、寄游、题赠之作。

    9.为了准备这次诵读展示活动,学生利用假期,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经典诗文的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,供学生阅读、赏析、积累。

    10.的社长助理,文学社未来的接班人,一手好文章人人赞,千家诗文无不知,博览古今,“学富五车有四车,才高八斗有七斗”。

    11.这时候船舱的座位上,许多人都冥思苦想着,更有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诗文,看看哪里不满意,修修改改。

    12.“月旦评”指品评人物或诗文字画等,或作“汝南月旦”。

    13.“月旦评”的领军人物是汝南名流许劭,他好臧否人物,品评诗文,每月初更新品题,时称“月旦评”。

    14.姚华于书画、文字学、音韵学、戏曲理论、诗文、词曲方面无所不精,除陈师曾外,当时无出其右者,有论者又称他为当时画坛的“班头”。

    15.曾巩对文道关系的阐说是对欧阳修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,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理论构成。

    16.他本是个文士,诗文俱妙,这个新道法经他传播后,影响深巨,宋元以降内丹诸派,遂都奉吕洞宾为祖师,但也许更该纪念的人是他。

    17.散木在上海卓有书名,篆刻和诗文均佳;曼翁于籀篆各体俱精,颇得师法,也工篆刻。

    18.衷诚地渴盼着诗文的神髓,高尚圣洁,云蒸霞蔚,永存于天地之间。

    19.为显示亲近,沈括还要求苏轼把他到杭州这几年所作诗文让自己拜读一下,苏轼正沉浸在友谊的醇醪中,便不假思索地答应了。

    20.对自己的乘龙快婿老岳丈赞赏有加,企足而待,命他用诗文来记录雷峰塔的沿革盛衰,为这座废毁的名塔留一份完备详尽的历史档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