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ǐn

隐居


拼音yǐn jū
注音ㄧㄣˇ ㄐㄩ

词性动词
繁体隱居



词语解释

隐居yǐn jū

  1. 退居乡里,不肯出仕。退居山野。

    隐居之室。——明·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
    be a hermit; live in seclusion;

引证解释

  1. 深居乡野不出仕。

    《楚辞·惜誓》:“或偷合而苟进兮,或隐居而深藏。”
    王逸 注:“或有修行德义,隐藏深山,而君不照知也。”
   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﹝ 朱晦翁 ﹞遂弃官不做,隐居本处 武夷山 中。”
    沈从文 《主妇集·王谢子弟》:“﹝七爷﹞就从×州城里迁往乡下田庄上去住,预备‘隐居’。”

  2. 指隐士的住所。

    唐•孟浩然 《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:“白鹤 青巖半,幽人有隐居。”
    宋•何薳 《春渚纪闻·徐氏父子俊伟》:“政和 间,余过御儿,访其隐居。”

国语辞典

隐居yǐn jū

  1. 退居山野,不问世事。

    《论语·微子》:「谓虞仲夷,隐居放言。」
    《三国演义·第一五回》:「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,因避乱隐居于此。」

    豹隐 遁世 幽居

网络解释

隐居 (华夏道家哲学术语)

隐居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是 yǐn jū,意思是退居乡里或乡野,深居不肯出仕。或指出世,不关注世俗之事的生活。也是华夏道家哲学术语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隐居"的意思解释、隐居是什么意思由学习工具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隐居造句


  • 1.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,后隐居山林,过着“酒中仙、尘外客、林中友、曲中游”的生活。

    2.对于他的形象,历代也有负面意见,比如清儒就认为,既然女帝当道,他应该选择隐居,等武则天死后再出山收拾局面,这显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迂腐之论。

    3.由此可见,黄宗昌修建玉蕊楼也绝不仅仅是为了隐居,还因为此地偏僻,便于交往接纳明亡后隐居崂山的遗臣、文士,这里寄托的是他的一片故国心。

    4.这是一个秋天的下午。细雨淅沥,秋风瑟瑟。他们撑着雨伞[造 句 网],攀沿一个弯曲的山间小道去拜访一位隐居在深山的朋友。

    5.智朴本为明末名将,清军入关后落发为僧,隐居寺内,圆寂后葬于寺东南天门下。

    6.要说是像大长老那样,老来顿悟,洗心革面隐居不出他还信上几分。

    7.疯丐曾在几年前在他隐居之地与他相遇,两人盘谈了两日,这次二魔重出江湖,结党危害武林,疯丐想到了他,去请他出山来镇慑罗振天,迫使二魔知难而退。

    8.辞官隐居期间,一是在湖口水师昭忠祠旁边建厅,遍栽梅花,号称“梅花坞”。

    9.纵横江湖三十馀载,杀尽仇寇,败尽英雄,天下更无抗手,无可柰何,惟隐居深谷,以雕为友。

    10.严子陵名严光,字子陵,是东汉著名高士,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做了皇帝后,曾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,都被严子陵婉拒,并隐居富春江一带。

    11.后来,山中宰相陶宏景,隐居此洞,潜心修炼,著书立说。

    12.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,古称“洞天福地”“神仙都会”。

    13.在西湖隐居的“江南四友”同样视艺术为生命,黄钟公爱音乐、黑白子精围棋、秃笔翁和丹青生分别嗜好书法和绘画。

    14.潘振承就在漱珠桥畔隐居了数十年之久,消磨了无数月夜花朝,足迹极少入城。

    15.本王不相信!啊!王弟,你是本王的!与本王双栖双宿如何?我们可以放弃这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,一起隐居山林!

    16.六耳猕猴无奈,只得拜辞了秦华,回花果山隐居不提。

    17.有一次他买了一大堆原稿纸,大约可写一百万字光景,他说这是为隐居译书准备的。

    18.他被洛问天带到雁荡山,隐居在这雁湖岸畔,传授一生技艺。

    19.余纵横江湖三十余载,杀尽仇寇,败尽英雄,天下更无抗手,无可柰何,惟隐居偏岛,以兽为友。

    20.当年此人隐居武当山,研摩太极阴阳之奥蕴,静观龟鹤之动态,而顿悟阴阳之妙,创太极拳,无根无极,是为太极,阴极阳生,阳极阴生,动静结合,阴阳之母也。